□ 余明辉
“农,天下之大本也。”农业,作为国之根基,关乎着亿万农民的生计与国家的稳定。近年来,直播助农如雨后春笋般兴起,这本是借助互联网力量,为农产品打开销路、助力乡村振兴的善举。但是,令人痛心的是,一些不良现象却让这股“助农风”变了味,假助农的闹剧正肆意毁坏着真帮扶的通道。
在假助农直播间,部分主播深谙“造人设、博流量、演剧本”套路,精心虚构“助农大学生”等人设,通过雇用演员、编造剧本,营造出助农的虚假繁荣景象。他们声泪俱下地讲述着农民的艰辛,信誓旦旦地承诺要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实则是在诱导消费者冲动下单,将助农变成了一场精心策划的营销骗局,本质就是以助农为名的圈钱行为。更有甚者,部分网红被曝高价售卖普通农产品,利润空间巨大,农民从中获得的收益却少得可怜。这种表演式助农,已然形成了一条完整的黑色产业链,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也消耗了消费者的信任。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直播助农,本应是一场多方共赢的善举。主播通过直播平台将农产品推向更广阔的市场,增加收入;消费者能够购买到新鲜、优质的农产品;主播、农民和平台都能获得一定的收益。
让直播助农回归正轨,建立可持续的助农直播机制,关键在于“授人以渔”。一方面,要建立分级收购、品质把控体系。根据农产品的品质进行分级收购,让优质农产品获得合理溢价,激励农民提高种植技术和农产品质量。同时,严格把控品质,确保消费者购买到的农产品符合标准,提高消费者的满意度和忠诚度。另一方面,要实现稳定输出。通过与农民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保障农产品的供应,避免出现供不应求或供过于求的情况。让农民获得稳定收入,增强他们参与直播助农的信心和积极性。
建立可持续助农直播机制不能一蹴而就,需要政府、平台、主播和农民的共同努力。政府要加强监管,加大对假助农行为的打击力度;平台要严格审核主播资质,规范直播行为,建立健全的信用评价体系;主播要增强社会责任感,诚信经营,真正为农民着想;农民要提高自身素质,积极参与直播助农,共同推动直播助农行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