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频共振 同向发力 靶向施治 跟踪问效
安徽省纪委监委驻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纪检监察组持续监督推动中小学校园食品安全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工作
□ 李增辉 本报记者 李 辉
坚持全过程“督”,同向发力超常规调度;强化全覆盖“查”,开门整治闭环式推进;推动全系统“改”,队伍建设一体化加强。去年以来,安徽省纪委监委驻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纪检监察组(以下简称“驻省局纪检监察组”)与安徽省市场监管局党组同频共振、同向发力,重点聚焦中小学校园食品安全突出问题,持续超常规推动开展专项整治,实现工作联动深度融合,监督监管相互贯通,有力督促全省中小学校园食品安全工作进一步走深走实。
闻令而动,聚力聚焦,打好主动仗。国家部署开展中小学校园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后,驻省局纪检监察组第一时间会同安徽省市场监管局党组召开全系统动员部署会,过程中坚持重要情况嵌入监督、重大事项随时研究。驻省局纪检监察组主要负责同志多次带队开展调研座谈、一线督导和明察暗访,并在此基础上与部门每周一会商、十日一通报。其间,延伸发现部分基层单位整治成效不明显、重点不突出等问题,联合部门召开全系统专项整治工作督导推进会3次,推动对全省校园食堂、配送单位及校园周边食品销售单位按照D级风险实行最严格监管。
以真抓促实干,以实干求实效。驻省局纪检监察组探索出“整治任务清单化、日常监督智慧化、问题处置闭环化、同向发力常态化、队伍建设专业化”的“五化工作法”,为专项整治持续纵深推进提供有力保障。为落实安徽省纪委监委要求,驻省局纪检监察组深入剖析中小学校园食品安全风险,会同部门科学设定20项数据指标,建立起可量化的“数据账”、可警示的“案例账”、可感知的“实事账”、管长远的“制度账”,做到责任细化、工作优化、战果量化。
驻省局纪检监察组坚持“走下去”与“敞开门”相结合,推动将群众反映强烈、社会高度关注的问题作为专项整治的重点,选准切口开门整治。由驻省局纪检监察组牵头,系统梳理“民声呼应”及12315工作平台群众投诉、校园营养餐审计反馈、日常走访调研发现等466条问题线索,由部门分管负责同志、驻省局纪检监察组主要负责同志分别带队,联动省市县三级监督、监管骨干组成6个暗访组,“四不两直”赴16市开展带案下访、起底排查,对符合立案标准的一律督促依法依规严查快办。
在解决点上问题基础上,驻省局纪检监察组联动省局党组专题听取工作汇报、系统分析每个典型案例,深入分析问题背后的制度短板,聚力解决区域性、行业性、系统性难题。如针对检查发现从业人员普遍存在的操作不规范问题,安徽出台《学校食堂有害生物防治管理规范》等3项省级地方标准,编印《学校食堂和校外供餐单位复用餐饮具清洗消毒手册》;针对群众反映的校园食品安全问题投诉渠道不畅通问题,出台《校园食品安全“你呼我应”工作机制》;针对学校食堂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问题,在相关市试点逐校成立校园食品安全委员会,首创“双兼任”模式(学校主要负责人和分管负责人分别担任校食安委主任、副主任,兼任食品安全负责人和食品安全总监),并将责任落实情况纳入“局组联动”检查重点。
驻省局纪检监察组在专项整治过程中,深化运用“室组联动”“组组联动”“组局联动”机制,有效贯通省市县三级监督、监管力量,做到“查、改、治”一体推进,在创新方式方法上彰显超常规。如针对现场检查发现的校园食品安全和基层监管方面问题,推动在全省建立“一校一档”“一局一单”和“三通报一提示”工作机制,贯通压实校园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属地领导责任、行业主管责任、部门监管责任和派驻机构监督责任。
芜湖市纪委监委驻市市场监管局纪检监察组与芜湖市市场监管局按照强化监管执法、行政监督、行纪衔接、行风整治、标本兼治等整治要求,立足职能,同谋划、同调研、同设计、同问效,通过推动“双智”监管+“制度化”自治两项创新实践持续推进芜湖市中小学校园食品安全整治工作。
安徽省纪委监委驻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纪检监察组组长、局党组成员吴鹏表示,将持续强化行纪贯通,将隐患排查、问题整改、案件查处和正风肃纪高效贯通起来、协同联动、一体推进,切实让中小学校园食品安全突出问题得到有效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