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变短了 销路变远了
—— 中国物品编码中心助力帮扶地区企业破解产品销售难题
□ 本报记者 刘松瑶
“商品一维条码好比灵活的‘小轿车’,在我国产品信息化和自动化推广阶段发挥了重要作用。如今随着社会对供应链可视化等方面的需求增多,我们需要更宽敞的‘大巴车’,搭载更多商品信息。”近日,在乡村振兴公益行黑龙江省站活动中,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以下简称“编码中心”)应用推广部创新应用工作室主任杜寒向市场监管总局定点帮扶地区农副产品生产经营企业介绍说。
品种丰富,但多而不优;品牌众多,但杂而不亮……长期以来,帮扶地区农副产品受困于有市无价的尴尬处境。为改善这一状况,编码中心通过推动帮扶地区农副产品生产经营企业应用升级商品条码,助推“土特产”企业走上发展“快车道”。
随着帮扶活动深入开展,地处中国最东端的抚远市、与俄罗斯隔江相望的同江市等市场监管总局定点帮扶和对口支援县市,已有一批批“小轿车”和“大巴车”驶入,载着肥沃黑土地上的特色优质农作物,以信息登记入网的方式载向广阔市场。
办码不用出远门
2002年,毛文广借助区位优势,在我国大米主产区同江市开起了一家大米加工小作坊,并选定附近区域的集市作为主要销售场所。几年后,他成立了黑龙江雪那红米业有限公司。企业规模变大了,但产品的销路并没有随之拓宽。经过考察学习,毛文广决定让产品进商超,但那时的他还不太了解商品条码这一“新事物”。
在全国大大小小的商超货架上,每一件商品都必须有一张“身份证”——商品条码,无码产品无法售卖。为了申请到这张“入场券”,2019年,毛文广花了约两周时间,去黑龙江省唯一办码场所——编码中心哈尔滨办事大厅跑流程。往返一回不容易,但这位在同江市较早用商品条码打开销售市场的乡镇企业家觉得这趟远门出得值。
相比之下,于2020年申请商品条码的抚远红海植业有限公司负责人李峰便感受到了流程“加速跑”带来的便利。“我申请的时候没跑腿,线上提交注册申请材料,没用几分钟就获取了商品条码。”李峰说。
据编码中心应用推广部工程师于文涛介绍,该中心已将申请流程从线下审批转为线上线下多渠道办理,如今,想要申请商品条码,线上有全流程指引,线下有“保姆式”服务,企业可按需选择。
10多天缩至几分钟,跑省城变成敲键盘,商品条码的申请之路“变短了”,企业发展前行之路已然平坦又宽敞。一句“现在办码用不着出远门”的感慨,是企业对办码流程优化、效率跃升的深切感受,也是编码中心用心助企、科技赋能的温情写照。
有码产品不愁销
田间地头采收赋码、物流运输出入核码、超市货架选购扫码……这些看似平常的场景背后,是一个由2.3亿种商品数据、98万种数字档案建构的“物联网”。截至2025年6月,中国商品条码系统成员突破62万家,数量稳居全球首位。
这个不起眼的黑白色块,正以强大的链接能力,在供应链的上游至下游跟随追溯单元运行路径、识别追溯单元来源,为流程加装“监控器”、为品牌搭建“防护网”,助力帮扶地区企业破解销售难题。
于文涛表示,过去,横在当地农副产品生产企业面前的,是信息孤岛长长的“海岸线”,经销商难辨产品真伪优劣,消费者更是对产地情况一无所知。通过编码中心建立的农副产品追溯体系,企业能够以商品条码为基础,针对追溯对象、追溯位置等进行编码和标识,实现智慧管理。
在黑龙江省远东国际发展有限公司,一瓶瓶澄澈的白桦树汁在流水线上封装贴码。“有了商品条码,我也有了安全感。”据企业负责人包凤明介绍,近年来桦树汁行业比较混乱,一些不法商家以次充好并假冒该企业产品进行销售,商品条码让企业产品流向精准可查,不再顾虑被假冒。
“每年的新米都快供不上卖了。”有了商品条码后,毛文广联系上了定点供货商超和食堂,大米年销量上涨到了五六万吨。此外,他还在与编码中心合作的脱贫地区农副产品“集散地”平台办理了入驻,同诸多企业一道,见证着一袋袋产品从此走出黑龙江、走向全国。
“条码虽小,却让我有了‘闯天下’的底气。”毛文广表示,商品条码还让产品顺利走出了国门,远销俄罗斯,这是他之前不敢想的。“商品条码就是我产品的全球‘通行证’。”
工厂喜添新设备
条码的主要功能是销售结算,消费者通过扫码,可以看到商品的品名、规格、价格等信息,而要想查询产品批次、检验报告等食品溯源信息,需要依靠二维码。
这几天,毛文广的工厂迎来升级改造。厂房的地上零散着一些未拆箱的仪器,再往核心区域走几步,便能见到一台崭新的二维码赋码机器已安置妥当。这个“高端货”在帮扶地区还是较为少见的。据毛文广介绍,这台机器是编码中心捐赠的,在原有包装线的基础上,增加了层扫采集机、盒码箱码关联系统等,很快就会投产,为每批次大米印刷专属二维码。
从传统的长方形条码,到新兴的正方形二维码,样貌上小小的转变,对于企业而言,意味着向标准化、数字化方向跨出一大步。企业把所有用户需要的信息集成到一个标准二维码中,将有效解决信息不一致、不统一问题,避免“一物多码”,真正实现“一物一码”“一码到底”,使供应链数据信息互联互通,降低流通成本,提高运行效率。
从“一品一个码”到“一批赋一码”,从粗放式管理到精细化运营,在编码中心的推动下,物品编码正经历深刻变革。全国物品编码“一升二”的浪潮中,远方帮扶地区的农企积极响应,他们正融入这场宏大升级,以崭新条码应用,奏响属于自己的激昂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