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主管    中国质量报刊社主办
  • 分享链接
  • 舆情秘书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中国质量报>>第七版

三部门联合印发《电动自行车共享换电工作指南(试行)》

2025-07-22 15:47:30 中国质量报

三部门联合印发《电动自行车共享换电工作指南(试行)》

从多维度规范共享换电行业发展

本报讯 (记者胡立彪 实习记者刘松瑶)“每个换电柜电池仓数量一般不超过16个,保障使用安全。”近日,国家消防救援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印发《电动自行车共享换电工作指南(试行)》(以下简称《指南》),明确共享换电业务的建设、运营及监管标准,进一步规范电动自行车共享换电工作,推动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在蓄电池使用方面,《指南》明确换电柜新更换的电池需符合《电动自行车用锂离子蓄电池安全技术规范》等国家标准,禁止使用梯次利用电池,并要求电池组最大输出电压不超过60V。同时,规定蓄电池受到针刺、挤压、加速度冲击、自由跌落等机械冲击或者经历过充电、外部短路、热滥用、浸水等情况后,仍能保证安全。蓄电池在充电过程中至少实时采集电池电压,电池组总电压、电流、温度等基础数据以及故障和预警信息。此外,蓄电池应在醒目位置清晰和耐久地标识生产厂,产品名称与型号,标称电压、额定容量、充电限制电压、放电终止电压、额定能量,正负极性标志,生产日期或批号,必要的安全警示说明,最大充电电流、最大放电电流、工作温度范围。

在换电柜建设方面,《指南》明确换电柜在安装时,结合电动自行车停放场所、用户使用需求、换电应用场景和市容景观工作,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科学选址,鼓励将换电柜建设纳入城市基础设施规划统筹建设,一般选择在快递外卖骑手及居民用户换电便捷的室外空旷场地安装,充分利用街头巷尾、零星地块进行补充加密,不占用或影响人行道、盲道的通行功能,与建筑物保持一定防火间距,在满足用户日常换电需求的同时,保障使用安全。确需安装在室内时,满足国家相关标准、规范中的防火分隔条件和消防设计要求,并与周边可燃物保持安全间距。此外,在建设换电柜时,应明确材料选型、规范充电接口、配备消防设施和明确容量上限。

在管理运营要求方面,《指南》明确共享换电建设运营企业在建换电柜时使用符合《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设施 第1部分:技术规范》技术要求的产品,保障设施设备安全。开发便捷易用的使用软件(手机App或小程序等),实现用户注册、定位导航、扫码换电、在线支付、故障上报、问题反馈等功能,实时显示相关信息,方便用户查询。此外,应搭建智能管理平台,具备站点设备监控、电池管理、订单统计、故障预警等功能,通过大数据分析,优化站点布局、电池调配,提高运营效率。鼓励共享换电建设运营企业按照“谁运营、谁投保”的原则,为换电柜购买相关商业保险,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在报废回收机制方面,《指南》明确共享换电建设运营企业应按照《电动自行车锂离子电池回收利用体系建设指南》要求,在有产品使用或运营的省级行政区设立专门部门或安排专人,负责本地区蓄电池回收,做好蓄电池来源去向登记管理,安全贮存,并规范移交至回收服务网点或综合利用企业,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利用信息化监测手段,按照《电动自行车用锂离子电池健康评估工作指引》,定期对蓄电池进行评估,及时淘汰老旧、性能衰减严重、有安全隐患的蓄电池,保障蓄电池安全。

(责任编辑:加贺)
查看往日报刊
相关网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