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主管    中国质量报刊社主办
  • 分享链接
  • 舆情秘书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中国质量报>>第六版

“一作坊一策略”“流动诊所”精准帮扶 重庆渝北助力小作坊规范发展

2025-07-22 15:47:02 中国质量报

□ 杨 皎 本报记者 谢 旺

“从选址到取证只用了20天,多亏了市场监管部门的‘流动诊所’!”近日,重庆市渝北区新湾酒业负责人拿着食品小作坊登记证激动地说。今年以来,渝北区市场监管局创新推出流动服务机制,通过“一作坊一策略”精准帮扶,完成生产整改、政策解读、证照联办、动态监管等标准动作,让食品小作坊走上规范化发展快车道。

新湾酒业在备案初期曾面临困境——生产区与生活区未完全隔离、发酵车间防尘设施不健全。该局执法人员走访发现问题后,立即开出“诊断书”,对照白酒小作坊风险防控指南,逐项标注整改要点,并协调专家进行现场测绘,帮助其调整功能分区,加装不锈钢防鼠板等设施。“他们连原料库离地离墙的间距都画了示意图,我们照图改,一次就通过。”企业技术员说。

针对白酒小作坊工艺特殊性,渝北区市场监管局组织新湾酒业等企业专题学习《重庆市渝北区白酒小作坊生产加工指导意见》,重点解析“不得使用食用酒精勾兑”“高粱等原料农残必检”等红线要求。“会上播放的非法添加甜蜜素案例视频,让我们深受触动。现在我们对采购的每批麦曲都留存检测报告,在车间全覆盖安装监控。”新湾酒业负责人边展示标准化台账边说。

整改和学习到位后,新湾酒业在线上提交材料、监管人员预审指导后,成功办理营业执照和小作坊登记证。属地市场监管所还联合渝北区市场监管局相关科室上门核验,指导完善标签标识,避免因标注“特供”“疗效”等违规用语影响销售。如今,新湾酒业的信息已录入“一坊一档”监管系统,根据其生产规模、风险等级,将接受差异化抽查。目前,渝北区已实现小作坊办证“最多跑一次”,平均审批时限压缩60%,此外,该区89家小作坊均被纳入分级管理。

“既要让传统工艺活下来,又要让食品安全管得住。”据渝北区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该局已检查白酒小作坊123家次,取缔无证作坊两家,“流动诊所”已助力9家小作坊成功获证,推动形成“规范发展—品质提升—产业升级”的良性循环,为传统食品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责任编辑:加贺)
查看往日报刊
相关网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