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提示
果酱若发霉 应整瓶丢弃
果酱是以水果、果汁或果浆和糖为主要原料,经过煮制、打浆、浓缩等工艺制成的酱状产品,保留了水果的部分风味。消费者食用果酱应关注营养和食用安全。
果酱由水果制成,但它并不能完全替代新鲜水果。由于在制作过程中添加了大量糖分,果酱的含糖量远高于新鲜水果,长期过量食用可能增加肥胖和龋齿的风险。此外,在果酱的制作过程中,水果经过加热等处理后,其中的营养成分如维生素C、膳食纤维等有一定量的损失。
在选购果酱时,消费者需留意区分“果酱”和“果味酱”。GB/T 22474—2008《果酱》规定,果酱配方中水果、果汁或果浆的用量必须大于或等于25%(按鲜果计),而果味酱中的上述成分含量一般小于25%。因此,消费者购买时应仔细查看产品名称、配料表等信息。
对于罐装果酱,即使未开封也需检查包装是否完好。由于果酱是高酸(pH值2.0~3.5)、高糖(含糖量>25%)产品,在密封良好的情况下不易腐败变质。但若发现未拆封的罐装果酱的罐盖出现向外凸出的现象,则意味着果酱中可能已经有大量微生物生长,不可再食用。
如果果酱出现发霉现象,即使去掉霉变部分也不可继续食用。因为霉菌菌丝可能已侵入食物深层,毒素也可能扩散至整瓶产品。值得注意的是,霉菌毒素耐高温,普通加热无法将其彻底破坏、去除,因此,最安全的做法是直接丢弃。
对于喜欢自制果酱的消费者,需格外注意食品安全问题。家庭自制果酱的全过程难以做到无菌控制,因此必须做好杀菌措施。建议将储存用的玻璃瓶彻底消毒,将果酱充分加热后趁热装瓶、密封,并冷藏保存,此外,需要尽快食用完毕,以降低微生物污染风险。
(来源:深圳市市场监管局网站 本报实习记者蒋函玉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