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建华
特种设备安全无小事。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和全国总工会联合印发通知,在辽宁省、江苏省、浙江省、山东省、陕西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开展特种设备安全职工监督员制度试点工作。将结合当地特种设备使用单位的特点和工会组织架构运行体系,在每个地区根据自愿原则选取不少于10家单位作为试点单位。
根据通知,特种设备安全职工监督员是指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内,具有一定工作经验、兼职从事特种设备安全监督工作的一线从业人员。由此可见,实施特种设备安全职工监督员制度实质上是鼓励一线员工内部监督,通过赋予监督员内部监督权利,实现特种设备安全隐患早发现、早报告、早整改,防患于未然。两部门联合试点特种设备安全职工监督员制度,无疑是特种设备安全监管方面的又一制度创新,也是我国持续深化特种设备安全治理、强化特种设备从业人员激励约束的一次重要探索。
市场监管总局通报的2024年全国特种设备安全状况显示,2024年特种设备事故主要分两类:一是因使用、管理不当发生事故,约占81.36%。违章作业是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具体表现为作业人员操作不当甚至无证上岗。同时,还存在维护缺失、管理不善等问题。二是因设备缺陷、维护保养不到位造成的安全附件失效及安全保护装置失灵的事故,约占18.64%。事实上,近10年来,因使用管理不当、违章作业导致的事故一直占特种设备事故的八成左右。换言之,由于一线从业人员违规操作和安全隐患未及时发现和处置,是造成我国特种设备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由此看来,通过建立特种设备安全职工监督员制度,让一线从业人员担当内部监督员,是有针对性的“对症下药”,毕竟一线从业人员在日常工作中最容易受到伤害,他们也是最有可能及时发现问题特种设备安全隐患的群体。
我国特种设备数量庞大,相关部门积极推动特种设备安全社会共治,目的是依靠全社会的力量共同抓好特种设备安全工作,深入推进隐患治理,坚决守牢安全底线,着力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监督员是特种设备安全社会共治的一支重要力量。当前,我国的特种设备安全监督员主要分两类。一是发动一些特殊的群体参与特种设备安全监督,如北京市海淀区成立电梯安全监督“哨兵团”,聘请一批责任心强的网约配送员担任“哨兵”,通过随手拍、随手报等方式,让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基层治理,共同守护市民“上上下下”的安全。二是在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发动员工进行内部监督,鼓励一线员工找问题。
鼓励一线员工内部监督“护航”特种设备安全,首要的就是要让内部一线员工敢监督。两部门印发的通知明确了职工监督员的工作职责和履职权利,试点地区必须在试点过程中确保特种设备安全职工监督员的权责得到落实,让广大监督员放心、安心地去履行职责,真正发挥好他们的作用。
鼓励一线员工内部监督“护航”特种设备安全,还要让内部一线员工会监督。两部门的通知要求试点省份和试点单位结合本地区、本单位实际,探索并建立职工监督员制度,包括职工监督员人选标准、产生方式、激励措施和退出机制等内容。让一批业务素质过硬、责任心强,勇于担当的一线员工成为监督员,才能让监督更有效。
鼓励一线员工内部监督“护航”特种设备安全,更要让内部一线员工愿监督。特种设备安全职工监督员制度本质上是一种强化特种设备从业人员激励约束的制度,要通过良好的激励措施,鼓励广大一线员工积极争当监督员,用好这支队伍,进一步增强员工安全意识,推动企业更好落实主体责任,助力我国特种设备安全水平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