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主管    中国质量报刊社主办
  • 分享链接
  • 舆情秘书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中国质量报>>第四版

小心“育儿焦虑”营销

2025-07-22 14:27:26 中国质量报

□ 岳 倩

据媒体报道,近日北京、湖南、浙江等地一些商场的儿童用品商店,纷纷推出“机能鞋”“学步鞋”等产品。尽管相关产品价格从每双几百元到上千元不等,超出普通儿童鞋不少,市场热度却很高。

相关受访专家表示,部分“学步鞋”的一些设计有其合理性,但其宣称的矫正步态、预防扁平足等附加功能,并没有明确的科学依据;所谓“科技含量”多为品牌自说自话,普通童鞋完全能实现相同的基础功能。

此类言过其实的产品能够成功让消费者支付高额溢价,在于其营销套路极具迷惑性。商家以“为孩子未来负责”为噱头,通过“1/3弯折设计”“专利防滑技术”等术语打造专业形象,并将产品与儿童发育需求进行绑定,将产品包装成“成长刚需”,精准戳中家长的心理软肋,让家长产生“不买就是亏待孩子”的焦虑感。在这样的心态驱动下,即便价格高得离谱,不少家长仍选择咬牙购买。

这种情况带来的危害是多方面的。

对于消费者而言,花高价买到的只是普通产品,是一种财产损失,近似交了隐形“智商税”,这是对消费者权益的侵害。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明确规定,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部分商家利用家长的“育儿焦虑”,故意模糊产品信息,以高价出售低质产品,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公平交易权。

对于行业而言,则容易造成不正当竞争。反不正当竞争法明确规定,经营者不得对其商品的性能、功能、质量等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欺骗、误导消费者。一些商家夸大产品功效,明显属于虚假宣传行为。如果这些“玩概念”的商家占领市场、赚得盆满钵满,不仅会让那些用真材实料、下真功夫而成本更高的商家在竞争中处于不利位置,更会让诚信经营的理念受到挑战。

这种营销套路并不是新鲜事。“学步鞋”之外,还有更多打着“科学育儿”旗号的产品。比如,提供一份口腔黏膜样本,通过基因检测分析,就能知道孩子的智商、情商、音乐、运动等天赋结果;贴上“婴儿用”的标签,普通饮用水“身价”便能上涨几倍。在大健康等消费领域,也不乏类似“智商税”的现象。比如,有网红饮料产品在乳茶产品的产品标示和宣传中,没有说明“0糖”和“0蔗糖”的区别,成功吸引许多有控制体重需求的消费者不明就里地购买。

要破解这类“育儿焦虑”营销套路,遏制“伪概念”的商业化,需要监管、媒体、专业机构、平台和消费者形成合力。

面对监管挑战,有法律人士曾表示,应进一步建立完善分工明确的监管体制,在确立专门机构负责涉“科技类”产品监管的同时,要通过加强培训等方式,不断提高执法人员的专业素养,提升监管针对性和时效性。媒体可充分发挥监督作用,通过对医疗机构等的采访,充分利用专业机构的优势,提供科学指导,为大众澄清谬误,助力其明辨是非,提高理性消费的能力。电商平台则应进一步完善产品准入审核,禁止商家使用“专为减少摔跤设计”等缺乏依据的宣传话术。消费者主动提升对营销话术的辨识能力也至关重要,在购买相关产品时,可多查询了解相关的科普知识,再进行消费决策。

(热点关注)

(责任编辑:加贺)
查看往日报刊
相关网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