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主管    中国质量报刊社主办
  • 分享链接
  • 舆情秘书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中国质量报>>第一版

“链”出更大朋友圈

2025-07-22 12:00:23 中国质量报

“链”出更大朋友圈

——第三届链博会超6000项合作开启全球供应链新机遇

□ 本报记者 张文礼

中外参展企业和机构达到1200家;线上线下观众人数超过21万人次,比上届增长5%;参展商首发首展首秀152项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比上届增长67%;参展商与4.2万家上下游企业建立合作联系;据不完全统计,现场共签署合作协议、达成合作意向超过6000项……

7月20日,为期5天的第三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以下简称“链博会”)落下帷幕。一组组持续增长的数据,成为“相信中国就是相信明天,投资中国就是投资未来”最生动的注脚。

“链博会是中国推进高水平开放的新平台,充分体现了中国致力于维护多边贸易体制、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的坚定决心,让世界看到了中国是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贡献者和稳定锚。”中国贸促会副会长李兴乾说,链博会也直观呈现了中国完备的供应链体系和强大生产创造能力。

在李兴乾看来,可以用“兴旺”概括本届链博会——链博会举办3届来,境外参展商占比逐年攀升,从首届的26%、第二届的32%,上升至本届的35%。其中,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占比超过65%,参展商覆盖范围从首届的55个国家和地区,增加到本届的75个,还有25家国际组织观展参会。

“兴旺”的背后,是技术更新、成果更实。作为链博会的“主角”,参展企业纷纷拿出“看家本领”、搬来“尖儿货”,频频“炸场”。从“空中巴士”到“陆地航母”,从“天鲲号”“昆仑号”等大国重器到“哮天犬”“蜘蛛侠”“醒狮”等“赛博”机器人,系列新产品吸引观众拍照打卡。特别是“链博首发站”,密集发布一大批全球尖端新品、技术与解决方案,集中呈现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前沿突破成果,覆盖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基因工程、健康医疗等多个领域。

观众可以像工程师一样检视供应链网络,体验虚拟工厂漫游,享受智能机器人调配的饮品,通过XR眼镜沉浸式穿梭于电商购物、社交互动、文化旅游等应用场景……在链博会上,不论是展商还是观众,都能真切地感受到行业和产业的未来,找到更多的创新灵感和合作机会。

智能汽车链的电动化转型浪潮与绿色农业链的数字化变革交相辉映、清洁能源链的低碳革命与数字科技链的智能升级深度融合。本届链博会上,来自全球的“链博伙伴”带着合作共赢的最新成果闪亮登场,直观展现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的发展趋势,汇聚起产业链供应链合作的蓬勃生机,成为全球工业4.0时代的展示橱窗和实践平台。

今年,链博会首次设立创新链专区,新发布全球供应链创新指数、韧性指数,形成全球供应链指数矩阵,并首次绘制6链1展区产业图谱。中国贸促会产业促进部部长杨晓军说,创新链专区打通从知识产权确权、技术孵化到产业化的全流程,推动创新资源从“书架”走向“货架”,让创新链和产业链无缝对接,让实验室里的“金点子”变成产业发展的“金钥匙”。

创新和绿色,不光体现在链博会上呈现的技术和产品,也在于链博会办展背后的“含绿量”。中展集团董事长林舜杰介绍,本届链博会首次实现100%全绿电供应,将“循环、减塑、降污”的绿色理念融入展会每一个细节,转化为可量化、可复制的标准化实践。比如,采用“光伏绿电+外购绿证”双轨模式,展期减排二氧化碳1100多吨,电费节约超过30%。推广扫码进场,工作人员证件跨届次循环使用,票证印制成本降低26%。100%使用可降解或可循环餐具和打包袋,餐饮成本降低12%。为会展行业绿色转型提供的“链博方案”,让链博会更加生机盎然。

在闭幕当天举行的第四届链博会参展签约仪式上,102家企业和机构签署参展协议,提前拿到“第四届链博会的入场券”,比去年现场签约数量增加50%,再一次证明了链博会超强的“磁力”和“链力”。

“链博会只有短短5天时间,但却是一个365天永不落幕的交流合作平台。”李兴乾说,相信,各国产业将因链接而成长,世界经济贸易也因链接而振兴繁荣。

(责任编辑:加贺)
查看往日报刊
相关网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