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谷玛钢破“标”腾飞
山西精准帮扶撬动专业镇高质量发展
□ 本报记者 秦海峰
在山西太谷晋峰铸造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一批标注“TG”标识的螺纹式球墨铸铁管件正被打包装箱,即将发往中东市场。“过去执行的国家标准无法匹配新工艺,现在有了自己的团体标准,产品抽检合格率提升到98%,海外订单量今年增长了30%。”该公司负责人对记者说。这一变化的背后,是山西省市场监管局以标准引领,撬动专业镇高质量发展的系统性实践。
2024年4月8日,山西省市场监管局在晋中市太谷区组织召开玛钢专业镇产品质量提升帮扶座谈会,山西省市场监管局副局长郭新安、晋中市副市长张王杰带队深入一线,联合行业协会、检验机构及30余家企业的代表,直面产业痛点。
“企业长期代工导致利润微薄,品牌缺失制约升级。”太谷区铸造协会负责人在座谈会上坦言。数据显示,太谷玛钢虽占据全国玛钢管件2/3的市场份额、电力金具4/5的市场份额,但中小企业普遍依赖代工,自主品牌溢价能力薄弱。
山西省市场监管局精准施策,靶向滴灌,整合计量、标准、认证、检验检测资源,推动中机(山西)检验检测有限公司定向帮扶,2023年,玛钢产品抽检合格率同比提升12%。该局分类培育企业梯队,引导大型企业抢占高端市场,中型企业拓展细分领域,小微企业稳订单保产能,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产业生态。该局还强化政策激励,完善奖励制度,对5家获“山西精品”申报资格企业给予技术认证帮扶。
标准缺失曾是太谷玛钢的致命伤。多数企业采用球墨铸铁新工艺,但产品检测仍套用国家标准《可锻铸铁管路连接件》,导致质量评价体系脱节,现行的国家标准不能有效覆盖球墨铸铁这一新型材质。为填补标准空白,兜住产品质量底线,打造“太谷铸造”品牌,引领太谷玛钢专业镇高质量发展,太谷区申请制定球墨铸铁管路连接件团体标准。
2023年12月,太谷区市场监管局投入资金启动团体标准研制项目,联合行业协会、技术机构攻关。2024年4月30日,《螺纹式球墨铸铁管路连接件》团体标准发布实施。2024年5月21日,该标准被山西省市场监管局采信,成为山西省玛钢管件质量监督抽查的依据标准。
“这意味着太谷玛钢告别了‘无标可依’时代。”太谷区市场监管局局长霍俊伟表示。该标准首次明确球墨铸铁材质的抗拉强度、密封性等22项关键技术指标,推动企业生产线升级,废品率下降。该局同步推进“标准+认证”区域品牌建设,发布“太谷铸造”区域公用品牌LOGO,推动120件商标国际注册;帮扶30家企业通过ISO 9000系列体系认证,8家龙头企业通过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主导制定电力金具绿色铸造等3项行业标准,以抢占标准话语权。
知识产权保护也同步发力。自中国(山西)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太谷区工作站挂牌成立以来,太谷区玛钢铸造企业已拥有有效发明专利12件,发明授权22件,实用新型授权221件,外观设计授权10件。
“要围绕产业链、创新链布局人才链、资金链,加快建立集成人才使用机制,助力企业突破瓶颈、迈上高端。”晋中市副市长张王杰表示,要加强品牌建设,提升市场竞争力;继续深化公共品牌建设,引导区域、行业、企业对标提升;努力塑造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百年老店”形象,推广先进的管理模式,推进质量管理数字化升级,助力企业提升产品质量和品牌形象,推动玛钢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太谷玛钢的转型已成山西特色专业镇建设的样板。山西省市场监管局将其经验提炼为“三链融合”模式,即标准链牵引技术升级,品牌链提升附加值,生态链保障可持续发展。目前,该模式正向清徐老陈醋、定襄法兰等专业镇推广。清徐老陈醋依托BRCGS认证(食品安全全球标准认证)打开欧美市场,定襄法兰搭建工业互联网平台,设备联网率达75%。
太谷玛钢的转型之路,映射出山西省特色专业镇高质量发展的深层逻辑——标准是产业的“规则制定权”,质量是竞争的“终极护城河”。山西省市场监管局以“一镇一策”的精准帮扶,推动太谷铸造从代工依赖转向标准输出,为该省传统产业升级提供了可复制的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