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立彪
近日,商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市场监管总局等9部门联合印发《2025年家政兴农行动工作方案》,从4个方面提出14项工作任务,深入实施家政兴农行动,推动扩大家政服务供给,促进家政服务消费,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家政服务业是指以家庭为服务对象,由专业人员进入家庭成员住所提供或以固定场所集中提供对孕产妇、婴幼儿、老人、病人、残疾人等照护以及保洁、烹饪等家务劳动的有偿服务,满足家庭生活照料需求的服务行业。家政服务将部分家庭事务社会化、职业化、市场化,由社会专业机构、社区机构、家政服务公司等来承担,对于提高生活质量,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我国家政服务业快速发展。数据显示,2012年,家政服务市场规模为1600亿元,到2024年达到1.23万亿元,13年间增长了近7倍。预计到2030年,我国家政服务市场规模将突破3万亿元。家政服务业不仅满足了城乡居民的消费需求,而且成为吸纳就业的重要渠道。目前,我国家政服务行业企业100多万家,从业人员超过3000万人。现有家政服务人员中,九成以上来自农村,这对稳定和扩大农村劳动力就业,推进乡村振兴,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当前,我国城镇化进程提速,人口结构不断调整,尤其是“一老一小”的照护需求快速增长,这为家政服务业实现跨越发展提供了新机遇。从消费场景看,市场需求更加个性化、细分化和多元化,有的家庭甚至同时雇用多名家政服务员,满足其育婴、烹饪、保洁等不同需求。以整理收纳、开荒保洁等为代表的细分服务涌现,成为家政服务市场新增长点。儿童成长陪伴师、宠物托管师和陪诊师等作为新兴职业,负责以更合理、更有效的方式打理家政事务,推动行业在细分领域创新升级,不断催生新服务新岗位。
但也要看到,虽然家政服务业发展迅速,仍有一些短板,面临诸多挑战。最为突出的问题之一,是整个行业存在较为严重的供需矛盾。据测算,目前家政服务业从业人员需求达5000万人,存在2000万人的缺口,特别是高质量家政服务人员紧缺。作为从业者主要来源的农民工总量增速下降,职业队伍总体年龄偏大,受教育程度偏低。家政教育培育的学生数量有限,且从业比例还不够高。中小企业数字化提升能力不足,难以适应新业态发展需求。部分行业规范缺失,评价体系不完善,制约行业健康发展。
家政服务业是重要的民生行业,是民生福祉改善提升的重要支撑,是消费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方向。在当前市场环境下,家政服务业如何进一步增量提质,托起百姓“稳稳的幸福”?扩大供给总量、提升技能水平是促进家政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课题。
针对家政服务业面临的问题,政策端要做好顶层设计,坚持市场为主、政府引导的原则,健全支持政策,优化发展环境,扩大优质供给。要加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发挥高职院校作用,支持高职院校和企业共建实训基地,培养大量满足家政行业中高端需求的专业化、职业化、高素质技能人才。构建分级培训与认证体系,强化职业技能培训,并实行职业能力分级认证,提升从业者专业素养。
建立健全法规标准,推动家政服务业规范发展。不断完善家政服务业标准体系,围绕日间照料、失能照护、育婴育幼等,加快制修订一批家政服务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促进家政服务质量提高,推动扩大家政服务消费。强化家政服务标准实施,推动家政服务精细化、专业化、品牌化发展。鼓励发展员工制家政企业,引导企业统一安排服务人员为消费者提供服务,严格保障家政服务时间与质量。建立家政服务业跨部门联合管理机制,出台公开透明的管理办法,明确划分行业协会、家政企业、家政服务员、消费者的权利责任,提升行业规范化发展水平。
【观象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