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蔡明珠 汪子轶 本报记者 张 华
7月9日,中国质量报记者跟随湖北省武汉市东西湖区市场监管局走马岭市场监管所副所长杜礼杰一行,来到武汉亨克食品工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亨克公司”)进行回访。
走进亨克公司,可以闻到空气里飘浮着令人愉悦的奶香。这家企业如今最引以为傲的拳头产品,是其自研的稀奶油。
“您之前可能使用过进口的安佳、总统牌稀奶油,很贵,还常断货。”亨克公司相关负责人陆华亮聊起创业经历,打开了话匣子。早在2012年,企业就敏锐地察觉到,国内高端烘焙原料严重依赖进口,存在“货源不稳、价格波动、周期漫长”三大痛点。亨克公司联合国内知名高校成立研究所,加大投入,埋头苦干,终于在2022年实现国产稀奶油的批量生产。产品凭借稳定的品质和更优的性价比,一经推出便赢得市场青睐,销量一路飙升。如今,亨克公司的生产技术已完成8次迭代,稀奶油产品品质不断提升,无需冷冻储存,无需解冻环节,可在冷藏环境下使用。
此后,不少同行加快了研发进度,国产稀奶油赛道日益火热。今年3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稀奶油、奶油和无水奶油》(GB 19646—2025)(以下简称“新国标”)发布实施,推动奶油行业步入规范健康发展轨道。
对一直以高标准要求自己的亨克公司来说,这是展现优势的机遇。他们雄心勃勃,计划扩产建新厂,并着手办理生产许可证的增项事宜,以适应新国标要求。
可就在今年5月底,这个关键的“办证”环节卡壳了。
“主要是新国标对生产条件和检测能力要求更高了。”陆华亮解释,过去该公司执行的是企业标准,部分检测可以送外进行。但按新标准要求,企业要办下增项许可,必须具备相应的自检能力,这意味着企业要扩充实验室的资质能力,添置一批关键的检测设备。
时间不等人,市场订单火爆,新厂计划箭在弦上。办证周期长、存在设备缺口等,成了摆在亨克公司面前的现实难题。
关键时刻,走马岭市场监管所出手相助。
6月4日,杜礼杰得知亨克公司面临难题,立马带队赶到企业。为了让企业尽管“达标”,杜礼杰和同事们深入工厂车间为企业“把脉问诊”,对亨克公司存在车间部分通道门未封闭、车间内存在积水、下水道排水不畅、“三防”措施不足等问题,现场提出整改措施,并指导企业进行优化。
“最关键的是,市场监管所的工作人员对照新国标,仔细了解了我们的生产流程,建议增加原料乳脂肪分离设备,完善工艺流程。”亨克公司工作人员回忆说。6月18日,武汉市市场监管局、东西湖区市场监管局和走马岭市场监管所三级市场监管部门分别派工作人员到亨克公司进行现场核查,得出“通过”的结论。
通过市场监管部门现场审核之后,还要采购设备、进行调试,再走几个审批程序,才能拿到许可,按常规办理流程需要花费较长时间。但亨克公司等不起,市场更等不起。为了帮助企业节约时间成本,走马岭市场监管所当起了“加速器”和“协调员”。该所工作人员积极与上级市场监管部门沟通协调,为亨克公司争取开通了审批快车道。6月24日,亨克公司顺利拿到了增项许可。
“全程只用了不到半个月时间。”说起办证的事,亨克公司的办事人员话语中满是感激,“练好内功是基础,但关键时候,市场监管部门的‘神助攻’,让我们跑出了‘加速度’!”有了这张许可证,亨克公司可以更自信地深耕国产稀奶油这片蓝海,让更多消费者用上品质稳定、性价比高的“中国奶油”。
“这是走马岭市场监管所的工作常态。”杜礼杰说,食品产业是武汉市东西湖区传统支柱产业,目前产值已突破1000亿元,占武汉市食品工业总产值的1/3。“推动地区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是市场监管人的职责所在。对于基层市场监管所来说,不光要做食品安全的守门人,还要做‘中国味道’飘香世界的铺路人。”
【湖北市场监管所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