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 艳 董 贝
7月的内蒙古以其最丰饶的绿、最纯净的蓝、最绚烂的彩、最清凉的风,向人们展现了一幅辽阔壮美、生机盎然的塞外画卷。
在“中国乳都”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乳及乳制品检测与监控技术、牛羊乳肉制品风险防控与关键技术2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的建设有序推进,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可靠性。
在草原钢城包头,满足150米级风电叶片全尺寸检测需求的自治区首个大型叶片试验检测认证平台,目前已完成首批6支百米级叶片检测,辐射西北地区大型叶片检测服务能力正式形成……
产业链供应链是经济发展的“骨架”与“血脉”,构筑起经济运行的基础架构与循环网络。质量基础设施作为贯穿产业链全链条的技术支撑体系,不仅能够系统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与核心竞争力,更能有效促进上下游企业间的技术衔接与协作配套。今年以来,内蒙古自治区市场监管局纵深推进质量强链行动,聚焦产业链质量技术攻关、质量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与集成服务、全链条质量协同提升三大核心任务,靶向提升重点产业质量竞争力,加速培育新质生产力。
靶向施策破解产业链技术堵点
“研制牧场奶牛乳房炎预警防控系统,预警灵敏度达80%以上,时效与覆盖精度优于国内外行业平均水平,每年可为企业节约成本5000万元以上。”“构建稀土抗抑菌及防霉试验方法体系,帮助企业优化稀土沸石抗菌吸附材料等15种产品生产工艺,开拓稀土抗抑菌键盘及可接触配件等17种新产品”……产业链上一个个质量技术瓶颈正在突破,支撑产业建圈强链、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锚定奶业、稀土新材料、风电装备制造、现代煤化工4个全国质量强链重点项目,内蒙古自治区市场监管局构建“精准识别—协同攻坚—制度保障”三维体系并持续深耕,打通关键环节质量技术堵点,建立自治区、盟市、旗县市场监管部门“三级联动”推进机制,深入产业链重点企业走访调研,与企业面对面查找梳理产业链质量瓶颈问题19个。组织专家会商会诊,针对性确立10个质量强链攻关项目,投入资金400余万元支持鼓励链上企业、质量技术机构、科研院所等共同打好质量技术攻坚战。出台《质量强链工作项目管理暂行办法》,明确项目征集、论证、立项、验收等全流程责任链,为质量强链项目高效推进提供有力保障。
多维赋能夯实产业链质量基础
国家稀土质检中心技术能力通过CNAS认可覆盖率达85%,提供标准验证、计量检测一体化服务。现代煤化工产业质量基础设施集成服务中心扎根乌审旗,集聚内蒙古自治区特检院等4家自治区级技术机构力量,面向链上企业提供高水平服务……一批批高水平质量基础设施加快建设,正在为加快培育重点产业新质生产力提供着坚实质量支撑。
聚焦重点产业链质量联动提升的“主战场”,内蒙古自治区市场监管局一体化推进计量、标准、检验检测等质量基础建设和要素协同应用,产业链质量基础全面夯实,服务效能充分释放。国家碳计量中心(内蒙古)乳业分中心实现伊利集团100%工厂系统接入,生成96款产品碳足迹,1款新产品上线预测核算,发布1项国际标准、11项国家标准、13项团体标准。《稀土-稀土产品中水份的测定-重量法》《稀土-稀土产品中灼减的测定-重量法》2项在研稀土检测国际标准制定工作顺利推进。234家企业331个产品或服务在全国对标达标信息平台上完成与国际标准比对。“蒙检在线”NQI(国家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平台集成服务事项1551项,入驻技术机构达145家,累计提供服务43556次,发布报告39347份。“惠企质量贷”扩面提质,质量融资增信要素清单达到20项,累计为区内131家企业授信5.37亿元。
链主引领强化产业链质量一致性管控
伊利集团技术服务团队为上游牧场嵌入式贴身服务,用先进的养殖技术和科学的管理运营,帮助牧场奶牛单产提升3.7公斤,单公斤奶饲喂成本也降至1.69元。北方稀土集团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全流程质量管控,覆盖上下游企业76家;建成11个培训基地,年输送技能人才超9000人……一家家链主企业充分发挥链主引领和需求牵引作用,带动链上企业协同共进,赋能重点产业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
内蒙古自治区市场监管局结合质量强国建设领军企业培育工作,积极鼓励引导链主企业对标《质量强国建设领军企业培育导则》提升产业链组织力、控制力、创新力,推动伊利集团构建“前锋营+实战营+领军营”三位一体的供应商赋能管理体系,已经有193家供应商的415人通过质量专业技能认证,建立包含20多个维度近200条细则的三段式供应商食品安全风险管理体系,为消费者打造从农田到餐桌的全链条追溯体系和供应商质量管理系统,启动中国乳业首个碳管理运营平台,通过区块链技术管理全产业链碳排放,有力推动产业链协同联动与集群发展。创建了QWM品质共赢模型,推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互动与互认。明阳集团发挥链主企业引领作用,整合产业链资源,构建“研发—制造—检测—应用”完整产业生态,实现风电整机核心部件和20个关键部件的属地化。开展风电计量新技术研究,重点突破精密几何量、力学动态量、温度极值等3类关键参数计量技术;建立风电质量数据库,通过数据挖掘诊断企业质量体系与生产工艺,输出有针对性的技改建议,提升产业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