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监管总局深入开展中非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
阡陌传技艺 共育友谊花
□ 本报记者 何 可
金黄色的万寿菊迎风摇曳、生机盎然……近日,在赞比亚首都卢萨卡以北约150公里处的奇邦博农场,一堂生动的农业标准化实操课在田间地头上演。来自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农业食品标准化研究所的专家与数十名本地农场工人并肩穿行,一边俯身察看花苗长势,一边细致讲解种植标准。
“万寿菊移栽深度要保持在4厘米左右,株距30厘米至35厘米,行距40厘米。不能太密,这样有利于通风和采光。”研究所专家耐心讲解,工人们认真聆听,不时点头交流。
近日,市场监管总局派出专家团队赴赞比亚奇邦博农场与锡纳宗圭农场开展第二期农业标准化技术援助。来自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农业食品标准化研究所的团队通过组织标准研讨、专题讲座、田间实操、知识竞赛等活动,助力赞比亚农业提质增效。
小麦、玉米、辣椒和万寿菊是赞比亚的重要农作物,为切实提高这些农作物全产业链标准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专家团队与农场负责人、种植管理技术部人员、赞籍工人等农场主要人员围绕标准技术内容进行了充分讨论。会上,专家们将中国农业标准化生产实践与赞比亚农业生产实际进行了有机融合,提炼、总结并完善以中国农业标准化生产经验为蓝本,赞比亚农业生产实际为重要补充的标准30余项,有效推动了中国农业标准化经验在赞比亚本土转化和落地生根。
为整体提升农场种植工人的标准化意识水平,专家团队为500余名农场管理人员和种植工人举办了标准化栽培要点专题讲座,系统讲授了不同种植环节的操作技术要点。培训前,专家们还向学员发放《辣椒全程标准化种植技术要点》《万寿菊全程标准化种植技术要点》等手册,图文并茂的操作指南让复杂标准一目了然。
中国专家还走进田间,仔细观察种植工人的操作方法,手把手指导他们严格按照技术手册要求,执行播种深度、移栽时株行距、定植深度、水肥管理等要点。
“中国专家教的方法太实用了!以前种辣椒很随意,现在知道了标准行距能让辣椒长得更大、病害更少。以后我的工作一定能做得更好!”锡纳宗圭农场的生产主管穆伦加由衷赞叹。
“原来同样的种子,按标准种下去,收成能差这么多!”奇邦博农场的种植工人查尔斯在标准化知识竞赛后兴奋地说。这场别开生面的竞赛吸引了约50名农场技术骨干和管理人员参与。中国专家们特别为参赛者准备了印有标准化logo的工作服、纪念品以及日常生活必需品,激发了学员们学习和运用农业标准化知识的积极性。
市场监管总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市场监管总局深入实施中非质量提升计划,在赞比亚等国家开展中非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提高当地农业生产效率,为当地农业增产、农民提高收入作出贡献,以标准规则“软联通”促进中非人民“心联通”,为中非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注入新动能。
从讲座课堂的理念传播,到田间地头的汗水浇灌,再到知识竞赛的智慧碰撞,市场监管总局派出的专家们在奇邦博与锡纳宗圭农场播下了标准规则“软联通”的种子,也播下了中非人民“心联通”的种子。这些用心播种的种子必将在非洲的田野上“生根发芽”,绽放友谊之花,结出共赢之果,为构建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书写生动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