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贾润梅)7月10日至12日,由中关村智联软件服务业质量创新联盟主办的第12届TiD质量竞争力大会在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会议中心举行。本届大会以“聚焦新质生产力 助力软件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汇聚200多位海内外知名专家、行业精英,共同探讨中国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与新机遇。
北京市海淀区科学技术和经济信息化局局长何建吾表示,传统软件厂商需要积极拥抱新技术、拥抱软件创新,通过制定清晰的AI战略、加强技术研发、优化用户体验和调整商业模式,才能在AI浪潮中站稳脚跟,实现转型升级。目前,海淀区围绕算法、算力、数据,为软件企业创新发展提供高质量基础设施,推动AI与软件产业深度融合;助力企业应用AI技术提升研发能力和行业应用水平;构建端到端的开源赋能体系,为企业提供全方面开源支持。
全体大会环节,国务院原参事、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委员张纲表示,“AI+”与“+AI”引领了质量的全要素变革。质量的定义要延伸到人工智能产品、工程、服务的质量,而质量的实现方式、基础设施、评估和监管方式等全要素,都将迎来系统性重构。
此外,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蔡恒进从“解耦”与“分层”的独特视角,深入解析了超级人工智能(ASI)的发展逻辑;中科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左春聚焦行业应用场景,阐述了软件产业如何应对小模型广泛应用的新趋势;英特尔中国研究院副院长王鹏以《GenAI时代设备与场景创新实践》为题,分享了前沿技术应用的实战经验;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智慧城市研究中心主任宁德军,重点探讨了智能时代人机共生的软件研发新范式;宝马信息技术中心总经理戚海飞展示了宝马自主研发的AI工具在赋能软件开发流程中的显著成效;思码逸创始人兼CEO任晶磊发布《DevData 2025研发效能基准报告》,并进行了专业深度解读;IBM咨询质量合伙人阿曼·辛格哈尔在演讲中系统阐述了IBM在AI应用领域的核心观点与最佳实践案例。
据了解,本届大会同期举办了近30场专题会议,会议内容包括深度研讨AI原生开发、智能体协同研发、大模型驱动测试等颠覆性实践。“围绕未来产业内容布局,大会特设‘AI大模型时代的精准医疗与健康管理实践、智体未来:机器人软件研发与具身智能创新’等新兴产业论坛,推动构建安全可靠、高效敏捷的新生态软件产业体系。”中关村智联软件服务业质量创新联盟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