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主管    中国质量报刊社主办
  • 分享链接
  • 舆情秘书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中国质量报>>第四版

政务服务“上云”更要“上心”

2025-07-15 14:50:01 中国质量报

□ 胡立彪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健全“高效办成一件事”重点事项常态化推进机制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是在去年1月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的指导意见》政策框架下,对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的再定向、再聚焦和再部署,是对“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理念的进一步实践深化和机制性延伸,标志着“高效办成一件事”进入常态化、制度化、长效化的新阶段。

自“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以来,各级政府部门打破传统部门分割、各自为政的办事模式,通过流程再造、业务协同、数据共享、平台共建、系统通联等举措,将多个相关联的“单项事”整合为企业和群众视角的“一件事”,实现政务服务从“能办”向“好办、易办、快办”转变。这是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创新之举,优化了政府管理服务,引领驱动了职能转变和数字政府建设,提升了政府整体智治能力水平,企业和群众办事的便利度、满意度大幅提升。

政务服务改革是一场系统性、结构性变革,不可能一蹴而就。而且,随着“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持续推进,一些深层次问题也逐渐显现。服务事项碎片化、部门协同难、公共服务整合不足、基层动力不足等,成为影响高质量发展的现实瓶颈。数据共享与技术支撑不足的问题尤其明显,比如,还存在信息孤岛现象,不同部门系统间数据接口未打通,群众和企业需要重复提交同类材料;数字化应用深度不够,部分地区线上系统仅实现“可办”而非“好办”,缺乏智能引导、进度可视化等功能。这反映出推动部门职能协同、业务流程再造和数据共享互通等方面还有提升空间。

在流程重塑中,数据资源和数字信息技术是赋能经济社会创新发展、高质量发展的要素资源和关键引擎。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数字信息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与广度融入政务服务领域,为“高效办成一件事”注入强大动力。特别是近年来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的部署应用,助力智能客服、辅助审批、政策匹配等环节向更高水平迈进。与此同时,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在支撑平台运行、优化数据分析、保障数据可信共享方面持续发挥积极作用。通过多元数智技术融合赋能,政务服务正从“人找服务”向“服务找人”加速转变,办事流程更智能、服务体验更顺畅、群众满意更真切,为构建系统集成、高效协同的政务服务体系提供有力支撑。

“高效办成一件事”重点事项常态化推进,必须重视数智赋能,充分发挥数智技术的“显微镜”“望远镜”作用,真正让“一件事”高效办成。对此,《意见》进行了周密部署。在数据共享机制方面,《意见》提出,依托全国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持续完善政务数据共享责任清单,按需推动国务院部门垂直管理业务系统与地方政务服务平台对接,支持各地区以结果核验、算法模型、批量交换等方式共享数据,破解“要数难、数不准”顽疾。在技术融合应用方面,《意见》前瞻性部署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与政务服务深度融合,聚焦不同应用场景,为企业和群众提供智能问答、智能引导、智能预填、智能帮办等服务,为工作人员提供智能辅助审批、智能分析等支撑,推动服务模式从“能办”向“智办”跃迁。

政务服务乘“数”而上、驭“数”前行,既要追求质效,也要确保数据信息安全。大数据技术能帮助政府部门更及时、精准、全面地发现群众和企业需求,挖掘政务服务中的痛点堵点难点,为制定政策提供依据,并助力优化政务流程。但在数智赋能过程中,要力避“为数而数”“为智而智”。《意见》提出,要加强政务服务平台省级统筹、互联互通和集约整合,坚决防治政务服务中的数字化“面子工程”“指尖上的形式主义”等问题。同时,政务服务安全不容有误也不容有失,必须将安全理念贯穿于“高效办成一件事”全流程。《意见》要求提高安全防护能力,加强全流程安全管理,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强化系统统筹建设和政务数据共享,稳妥有序推进人工智能大模型等新技术在政务服务领域应用。

【观察家】

(责任编辑:八雨)
查看往日报刊
相关网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