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曹吉根
近期,市场监管总局曝光一批“内卷式”竞争严重违法失信名单。在此,我们要为这种让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加大违法成本的做法叫好,同时也应该认识到,当前环境背景下,加大企业违法成本对遏制恶性竞争的紧迫性与重要性。
在市场经济的大舞台上,公平竞争本应是推动行业进步、保障消费者权益的主旋律。然而,当下违法成本低、消费者维权成本高的现状,使得假冒伪劣产品屡禁不止,尤其在网络空间泛滥,进而引发了愈演愈烈的“内卷式”竞争,最终导致劣币驱逐良币的不良局面。
从现实情况来看,违法成本低已然成为众多企业铤而走险的重要诱因。以此次曝光的泉州市樱陶卫浴有限公司为例,该企业多次生产销售不合格卫浴产品,在2024年已因产品不合格被行政处罚的情况下,今年1月其产品再次被判定不合格,直至4月再次被重罚。如此有恃无恐的背后,正是因为过往违法所付出的代价相较于其通过不正当竞争获取的利益而言,显得微不足道。同样,武汉艾森豪厨房设备有限公司在市场监管部门开展燃气灶具及相关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期间,明知所售商用燃气灶具不符合国家标准,却依然无视消费者人身财产安全,继续销售,显然也是未将违法成本放在眼里。
这些企业的行为,不仅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切身利益,更破坏了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使得那些诚信经营、注重产品质量的企业在这场不公平的竞争中处于劣势。
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直播带货等新型销售模式的兴起,一些不良商家利用网络平台的监管漏洞,大肆销售假冒伪劣商品,消费者往往在收到货物后才发现上当受骗,而维权过程却异常艰辛。繁琐的投诉流程、漫长的处理周期以及较低的维权成功率,使得许多消费者在遭遇问题后只能无奈放弃。
这种局面也使得市场竞争陷入恶性循环。一些依靠优质产品和服务立足的企业,因无法与低成本的假冒伪劣产品竞争,被迫降低价格、压缩成本,甚至可能走向被市场淘汰的边缘。
恶性竞争所引发的“内卷式”竞争,也对整个行业的发展造成了阻碍。在这种竞争模式下,一些企业不再将主要精力放在提升产品质量、创新技术以及优化服务上,而是一味地通过降低价格、偷工减料等手段来争夺市场份额。长此以往,行业整体的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难以得到提升,消费者的需求也无法得到有效满足。更为严重的是,这种恶性竞争还可能导致行业内的企业大量倒闭,造成失业增加、经济衰退等一系列社会问题。
为了有效遏制恶性竞争,恢复市场的公平与活力,加大企业违法成本势在必行。一方面,监管部门应进一步完善行政措施,提高对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等违法行为的罚款金额,并增加诸如吊销营业执照、限制企业法定代表人从业等更为严厉的处罚措施,让违法企业真正感受到切肤之痛。另一方面,对于消费者的投诉举报,要及时受理、迅速查处,降低消费维权成本,增强消费者的维权信心。同时,还应进一步完善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将企业的违法违规行为纳入信用记录,并向社会公开,使违法企业在市场中寸步难行。最后,还需要监管部门和司法部门加强行刑衔接,并出台更多便捷有效的消费者维权机制,降低消费者维权成本,提高消费者维权收益,让每位消费者都成为打击假冒伪劣、遏制恶性竞争的有生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