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主管    中国质量报刊社主办
  • 分享链接
  • 舆情秘书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中国质量报>>第四版

快递信息别再“裸奔”

2025-07-15 14:48:20 中国质量报

□ 江德斌

“你的隐私正在快递单上裸奔”冲上热搜引发关注。近日,长沙市民发现,自己在菜鸟驿站邮寄快递时,收件人真实姓名、电话等信息被完整写在快递运单上。针对这一情况,有网友担心在邮寄过程中,自己的信息一直暴露在外面,会在某一运输链条中泄露。对此,记者对长沙多个菜鸟驿站探访发现,这类情况确实存在。近年来因快递导致的隐私泄露问题并不少见。

(据7月12日新京报网)

看似不起眼的信息泄露,实则撕开了个人隐私保护的脆弱缺口。在互联网时代,个人信息如同在数字世界的“身份证”,重要性不言而喻。快递运单上的姓名、电话、地址等信息一旦泄露,可能会被不法分子利用,引发诸如骚扰电话、诈骗信息等,使消费者人身财产安全受到威胁。快递隐私泄露问题绝非小事,关乎每一位消费者的切身利益。多个案例表明,隐私信息最终会流入黑灰产市场。

“隐私面单”技术已推出多年,被视为防泄漏利器,但在实际应用中,仍存在三大矛盾:其一,技术推广与企业成本的矛盾,“隐私面单”需要配套设备升级与流程改造,部分网点为节省成本选择“裸奔”;其二,技术标准与执行力的矛盾,即便头部企业推行“隐私面单”,末端配送环节仍存在人工抄写、拍照留存等违规操作;其三,用户知情权与选择权的矛盾,多数消费者并不知道可主动要求使用“隐私面单”,被动接受信息暴露成为常态。

为何在国家标准已实施多年,且法律有明确规定的情况下,快递隐私泄露问题仍屡禁不止?根据对各方的情况分析,一方面,部分快递企业及驿站在执行层面存在严重不足,在技术投入和管理规范上缺失,没有积极采取措施落实隐私保护要求,甚至以各种理由推脱责任;另一方面,用户在面对隐私泄露问题时,由于维权繁琐,加之部分人认为对自己影响不大,往往选择忍气吞声,不了了之,在一定程度上纵容了此类现象持续存在。

为构建隐私安全防线,应制定个人信息保护法在快递行业的实施细则,明确“隐私面单”技术标准的强制性,对违规企业实施具有震慑力的处罚。快递企业必须重新审视数据伦理,将隐私保护纳入服务标准而非附加选项,通过技术创新平衡安全与效率的矛盾。例如,推广二维码替代显性信息、开发一次性虚拟号码等技术方案。

广大用户也应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在寄件时主动询问隐私保护措施,若发现面单信息未隐藏,可积极行使举报权利,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对废弃快递单的处理,可通过涂抹、撕碎等方式,防止个人信息被他人获取。

(责任编辑:八雨)
查看往日报刊
相关网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