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主管    中国质量报刊社主办
  • 分享链接
  • 舆情秘书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中国质量报>>第三版

从“铜基地”到“新高地”——江西鹰潭市市场监管局服务铜产业链跃升进阶纪实

2025-07-14 12:39:36 中国质量报

□ 张 晴 本报记者 李培晞

近年来,江西省鹰潭市市场监管局坚持以质量基础设施为基石、以技术创新为引擎、以政策活水为滋养,走出了一条从“规模扩张”到“价值跃升”的铜产业升级之路。

为发挥质量基础设施支撑作用,鹰潭市市场监管局着力打通质量协同服务脉络。江西中易微连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易微连”)的漆包线智能制造示范工厂,依托“铜质通—铜产业质量提升服务平台”全流程数据分析、推送,打造覆盖12个关键环节的智能制造体系,生产效率提升30%。在江西铜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铜集团”),校企联合攻关团队的37项铜基复合材料技术成功转化,创造经济效益超20亿元。

鹰潭市市场监管局升级“NQI鹰质通”为“铜质通—铜产业质量提升服务平台”,与鹰潭市“铜产业大脑”平台实现对接,提供咨询服务2.3万次、质量提升服务2600余次,精准解决铜企业需求187个。线下建成6个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中心,并在中易微连、江南新材料等5家企业形成线上线下互补的服务网络。

此外,鹰潭市获批筹建江西省铜产业计量测试中心,成立江西铜格计量测试有限公司,汇聚计量、检验检测、融资、研发等优势资源,为铜产业服务。截至2024年底,国家铜及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检验检测能力扩展至197个产品、308项参数或参数组合,参数较2021年增长61.3%。

在江南新材料实验室,正在调试的4.5微米铜箔薄如蝉翼,将成为锂电池核心材料;江西康成特导新材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的0.0016毫米超细铜线,打造出世界领先的自主知识产权高端铜合金线坯,附加值达70%。近年来,鹰潭市的16个铜产品在国际国内市场占有率稳居前列,19家企业跻身铜细分领域前20强。

截至目前,该市累计牵头或参与制修订国家标准77项、行业标准115项,推动建成江西省有色金属标委会、获批筹建江西省技术标准创新基地(铜产业);现有铜产业发明专利563件,建成铜产业技术趋势动态监测专利数据库,收录全国628688件专利文献;完成涵盖铜基新材料、高端线缆等细分领域的《铜产业专利导航报告》编制;推动成立全省首个产业知识产权创造联合体——鹰饶抚昌铜基新材料产业集群知识产权创新联合体。

今年1—4月,鹰潭市铜产业集群营收同比增长13.9%,利润同比增长24.7%;作为铜产业链链主的江铜集团,牵头制定4项国家标准、3项行业标准,协同子公司提升阴极铜品质,并建设了聚集70多家链上企业的“数字大脑”,实现铜产业一体化发展。针对强企强链需求,鹰潭市市场监管局有效构建梯度链群发展体系。

鹰潭市现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1家、江西省百强制造业民营企业27家,培育“赣出精品”22个,深入剖析铜产业问题,绘制“四图三清单”。全市形成“铜杆—铜线—电线电缆”“铜杆线—电解铜箔”“电解铜—无氧铜管—热管”等高效子产业链,并培育出银铜合金、超细铜线、电工铜母线等全国领先的细分领域小集群。集群内循环紧密高效,原材料在该市采购比率达45%。贵溪市纳入市场监管总局质量强县(区、镇)培育建设数字化服务平台培育库。

2024年,鹰潭市累计发放政策奖励589.75万元,全市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共撬动17亿元创新资本;与鹰潭农商银行推出“鹰小贝·质信贷”专项产品,建立企业增信“白名单”双向推送机制,实现精准对接,江西省首笔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保证保险和首单个体工商户商标被侵权损失保险落地。

今年1月17日,鹰潭市市场监管局与鹰潭农商银行联合举行鹰潭市“知识产权质押+质量融资增信”战略合作签约仪式,该局着力打造的“政策+金融+服务”“三位一体”的激励生态正在形成。

鹰潭市市场监管局以质量强链重塑产业生态,开启从“产品合格”到“产品满意”,从“资源依赖”到“标准输出”,从“单一企业”到“万亿集群”的产业革命,在质量强市的征程上不断激发协“铜”跨越的高质量发展态势。

(责任编辑:八雨)
查看往日报刊
相关网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