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主管    中国质量报刊社主办
  • 分享链接
  • 舆情秘书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中国质量报>>第一版

一竿青竹撑起一方经济——福建南平运用市场监管“工具箱”推动竹产业向价值链高端跃升

2025-07-14 12:35:36 中国质量报

□ 李 静 陈 谦 本报记者 江 岱

5月12日,由福建省南平市政府与香港品质保证局联合主办的“绿色产业,世界共享”——南平市竹产业专场宣介活动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成功举办。南平毛竹登上国际舞台,也正式向世界递出“竹乡南平”的新名片。与此同时,“武夷山水·茶空间”营销推广中心扎根香港观塘,首批18件地理标志产品获“香港注册”认证。这场跨越山海的产业推介,成为南平竹产业向价值链高端跃升的生动注脚。

一竿青竹,撑起一方经济。南平市拥有竹林43.5万公顷,毛竹资源冠绝全国,素有“全国10根毛竹,南平有其一”之誉。2024年,南平竹全链产值达527.5亿元,同比增长8%。220家规上竹企扎根于此,2家上市企业、3家上市后备企业、2家“新三板”挂牌企业构筑起资本市场的“竹业方阵”。产业繁荣更惠及民生,35万竹农人均年收入达1.6万元,12万竹加工工人年均收入5.2万元,翠竹真正化作富民“金钥匙”。

亮眼的数据背后是艰辛的努力。南平竹产业发展曾面临严峻挑战。龙头企业稀缺、企业分布零散、综合实力薄弱,尤其是因缺乏统一行业标准导致产品同质化严重、核心竞争力不足。面对这种情况,南平市市场监管局迎难而上,将市场监管“工具箱”升级为产业跃迁的“推进器”。

聚焦“龙头少、小散弱”问题,南平市市场监管局精准发力,在竹产业优势领域精选15家链主企业,梳理企业在质量管理、标准体系、商标品牌建设等方面的31项需求,进行“一链一策”清单式帮扶。同时,选定15家成长型链上企业,引入先进质量管理体系,推动企业管理接轨国际,产品满足高端市场准入。

与此同时,福建省市场监管局依托“市事通”平台搭建起“一站受理、三级联动”的质量技术公共服务网,为竹企提供产业全链条、生产全过程、产品全周期“一揽子”服务。市场监管工作人员深入企业开展“产业体检”活动,通过培训指导、“问诊把脉”,助企健全质量管控体系,提升全面经营管理能力。

针对资源分散痛点,借力福建省竹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南平市政府在福建省率先与省市场监管局签署《推进绿色高质量发展战略合作协议》,开创局地合作新范式。一项涵盖质量强市、知识产权、标准引领、民营经济协同等关键领域的深度合作机制迅速建立,省、市、县三级资源被高效调动。

《南平市重点产业链“链长+链主+专班”机制工作方案》出台,具有突破性意义。根据该方案,竹产业被细分为竹板材、竹家具(快消品)、笋食品等六大领域10条产业链,每条链由市政府分管领导挂帅“链长”、龙头企业担当“链主”、主管部门组成“专班”。多部门协同调研组深入5个主产县15家企业,“一企一策”解决竹板材防腐防霉等31项技术难题,推动链主与链上企业质量协同跃升。

在标准化方面,南平市从“无标”到“领跑”,用小吸管撬动大市场。在南平市市场监管部门推动下,龙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参与制定的国际标准《竹饮用吸管》于2025年1月发布实施,这是首个“以竹代塑”类产品ISO标准。竹吸管标准的实施将为竹产业发展指明新的方向。

针对竹产业标准缺失问题,南平市市场监管局积极争取福建省竹产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落户政和县,搭建产业标准研制平台,加快相关标准研制进程。成功获批“两岸竹产业技术标准共通试点”,推动《毛竹专业化采伐服务规范》等多项省地方标准立项,为竹产业全链条发展提供规范指引。目前,该局已主导或参与制定竹产品国际标准5项、国家标准4项、行业标准5项、省地方标准2项,企业自我声明公开标准179项,标准覆盖竹成材、竹地板、竹制品、竹炭等领域。

南平市市场监管局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利用,累计培育竹产业国家知识产权优势示范企业5家、福建省优企业16家、南平市优企业46家,1件竹企发明专利获中国专利奖、3件竹企发明专利获福建省专利奖、34件竹企发明专利获南平市专利奖,该市竹企专利总数达1653件。

为迅速拉升南平市竹品牌势能,南平市设立40个商标品牌指导站,开辟注册“绿色通道”,推出远程指导、网上申请、线上支付、快递邮寄等23项“零见面”服务,竹产业有效注册商标超2500件。该市还深挖地理标志资源,培育竹产业地理标志商标6件、驰名商标3件,地理标志商标(产品)开放数量位居福建省第二位,地理标志专用标志使用覆盖率位居福建省第四位,核准使用地理标志专用标志企业数位居福建省第一位。

自2024年福建省市场监管局与香港品质保证局签署合作备忘录以来,首批10家加入香港“ESG Connect计划”的福建企业中,南平市竹企独占9席;福建省30件“香港注册”地标产品中,南平市贡献18件。互认成果为未来合作铺就了信任基石。

从闽北苍翠竹海到香江璀璨灯火,南平市竹产业完成了一次惊艳的“山海跨越”。当“武夷山水·茶空间”的牌匾在香港观塘亮起,它照亮的不仅是竹制茶台,更是南平市35万竹农通往富裕的道路,220家竹企眺望世界的窗口。市场监管“工具箱”全要素赋能,“链”动了从一根毛竹到国际标准的升级之路,而香港品质保证局的相关认证与香港贸发局的全球网络,为这竿青竹插上了飞向世界的翅膀。

(责任编辑:八雨)
查看往日报刊
相关网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