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入质量提升新动能
福建南平从三大维度开展认证认可与检验检测工作助力高质量发展
□ 陈 谦 章志新
本报记者 江 岱
2024年以来,福建省南平市认证认可与检验检测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荼。据统计,南平市去年检查获证组织57家、证书119张,发现问题153个,推动20家小微企业完成质量管理升级,监管车检机构169家次,排查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287处。一连串数字背后,是南平市市场监管部门在“传递信任、服务发展”道路上的坚实足迹。
南平市认证检测战线以“讲政治、强监管、促发展、保安全”为工作总思路,将推动高质量发展与守护高水平安全作为核心目标,综合运用监管和服务工具,推动认证检测工作取得新进展。据了解,《2024年南平市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工作要点》从“突出服务助力经营主体培育”“强化监管打造有序市场环境”“夯实基础推进建设质量强市”三大维度部署16项年度重点任务,为闽北质量提升注入动能。
认证检测,公信力是基石。在认证检测监管方面,南平市市场监管局持续开展“双随机、一公开”抽查。在认证领域,聚焦强制性产品与自愿性认证合规性,采用“执法人员+技术专家”联合检查模式,对57家获证组织的119张证书开展深度“体检”。建立台账限期整改问题,重点查处CCC认证违法违规及自愿性认证乱象,对抽查企业的细节问题“零容忍”,同时为4家企业高效办结免办申请,核发11张CCC免办证明。南平市市场监管部门还联合生态环境、交管等部门抽查37家机构,查出问题153个,要求20家机构自行整改,17家机构限期整改。
道路交通安全监管中,南平市市场监管局将机动车检验机构监管作为重点,制定专项方案,2024年检查车检机构169家次。核查核心环节,该局在“双随机”抽查的26家机构中发现问题99个,要求19家机构立行立改,7家机构限期整改。针对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南平市打出“全链条整治”组合拳:建章立制细化法律适用,规范销售行为;拉网排查检查企业3371家次、车辆1867辆,发现隐患287个,现场整改99处,下达《责令改正通知书》54份;数字赋能发挥12315平台等作用,受理投诉153件、举报29件,处理案件线索1条;开展新国标宣贯335场次,出台指导性文件6份,召开行政指导会14场,组织培训128场,开展宣传活动15场次,制作宣传资料1.6万余份,覆盖3000多人,让安全理念深入人心。
不仅如此,小微企业质量提升方面,南平市市场监管局挑选20家特色小微企业启动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行动,组织专家“量体裁衣”式帮扶,举办培训答疑30余场,培训570余人次,20家企业完成验收,4个示范案例报送福建省市场监管局。
结合绿色低碳发展,南平市前瞻布局绿色认证领域。不仅选派人员赴市场监管总局,跟踪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资质审批要求并反馈给国家碳计量中心(福建),还制定《启动温室气体审定与核查资质能力建设工作方案》,开展温室气体审定与核查资质能力建设,组织业务人员培训,配合第三方机构开展人才招聘等工作,协助人员参加CCAA注册审核员考试。同时,联合开展绿色建材认证帮扶,深入企业检查认证合规性、宣贯价值、指导整改,坚定企业绿色发展信心。
社会感知是认证认可与检验检测价值的重要维度,宣传的关键作用同样不可小觑。世界认可日期间,南平市市场监管局开展宣传展示、入企服务等活动,发放资料200余份,组织“实验室开放日”活动,邀请70名师生参观。此外,高效完成检验检测服务业统计工作,为政策制定和行业发展提供支撑。
时至今日,南平市认证认可与检验检测工作已融入高质量发展脉络,成为小微企业管理升级的助推器、绿色低碳转型的导航仪、机动车及电动车安全运行的守护盾。展望前路,南平市市场监管局将继续以“传递信任”为使命,以“服务发展”为己任,在强化监管中筑牢安全底线,在精准服务中激发市场活力,为闽北大地绘就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发展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