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贺俊强 本报记者 贾润梅
为深入贯彻落实市场监管总局关于加强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的部署要求,连日来,宁夏回族自治区市场监管厅(以下简称“宁夏市场监管厅”)通过强化培训指导与精准帮扶,积极引导企业接入“产品数字身份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在提升企业产品质量、增强企业竞争力、优化区域产业治理方面取得一定成效。
针对企业赋码应用需求,宁夏市场监管厅组织开展6期专题培训,覆盖410家生产企业。培训内容聚焦商品条码、Ecode码、数字身份码、CCC认证码4种主要追溯码的核心差异、技术原理、赋码规则、平台接入流程及操作规范,为企业提供清晰、实用的技术指引。同时,畅通“一对一”客服热线,精准解答企业在赋码、扫码、数据上传等环节遇到的各类问题,确保经营主体听得懂、学得会、用得好。
为提升经营主体对追溯码的认识,宁夏市场监管厅引导全区规模较大的建筑保温材料、钢丝绳等工业产品生产企业,率先接入“产品数字身份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运用Ecode码累计完成有效追溯信息6000余条,真正实现产品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
“追溯码的应用显著提升了产品可信度与品牌美誉度。”宁夏市场监管厅相关负责人表示,追溯码已成为企业拓展市场版图、赢得客户信任、高效解决质量纠纷的“数字利器”,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为企业构筑起差异化竞争优势。与此同时,也有效推动了企业建立健全覆盖原料采购、生产控制、检验检测、出厂销售等全链条质量管理体系。
目前,宁夏市场监管厅通过对辖区内已掌握的九大类重点工业产品生产企业数据进行分析,并结合追溯平台的反馈信息,能够精准识别行业质量薄弱环节,助力部分企业实施靶向性改进措施。
“我们将全面推进追溯体系全覆盖,进一步压实企业质量安全主体责任,激发其提升产品质量的内生动力,持续提升区域产业治理效能,为打造质量安全示范区奠定坚实基础。”宁夏市场监管厅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