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主管    中国质量报刊社主办
  • 分享链接
  • 舆情秘书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中国质量报>>第三版

福建南平“三茶”统筹泡出高质量发展新成色

2025-07-11 14:28:54 中国质量报

古老茶区焕新质

福建南平“三茶”统筹泡出高质量发展新成色

□ 杨晓春 谢 琦

本报记者 江 岱

在6月10日开展的2025年侵权假冒伪劣商品全国统一销毁行动福建省南平市分会场活动上,30.6吨“问题茶品”被集中送入无害化处理设备,宣告了南平市守护茶产业纯净发展空间的坚定决心。这是南平市市场监管部门以“三茶”统筹理念为舵,护航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缩影。

南平市市场监管局以一线办公、一线指导、一线服务“三个一”服务精准滴灌,推动“个转企”并注入资金活水,让经营主体迸发出春茶般的生机。截至2024年底,南平市注册茶叶类经营主体已达44786家,企业、合作社、个体工商户共同织就产业繁荣图景。

在此基础上,南平市2494家获证茶企尽数纳入食品安全“一品一码”信息追溯平台,实现从茶园到茶杯的全链条透明管理;以“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制度压实食品安全“两个责任”,2286家茶叶生产企业包保覆盖率、承诺书签订率、督导完成率长期动态保持100%,筑牢质量安全堤坝。

与此同时,南平市武夷山茶叶明码标价规范街建设如火如荼,显著标价、货真价实成为市场共识;评选出的“守合同重信用”企业成为金字招牌,54家涉茶企业脱颖而出;有机认证帮扶持续深化,全市茶叶类有机、HACCP(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等认证证书达193张,为茶叶品质提升标注绿色注脚。

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是产业健康发展的阳光雨露。2022至2024年间,南平市市场监管局密集出台规范标签标识、净化市场秩序等系列行动方案。重拳之下,成效斐然。该局在此期间查处商标侵权等案件258件,罚没153.14万元,移送公安机关7件;向过度包装经营主体发出整改通知书82份,下架问题商品153盒;与公安部门成立联动办公室,行刑衔接机制助力2023年直播销售伪劣岩茶特大刑事案件告破,对茶品市场形成强大震慑。

不仅如此,该局与福建省厦门市市场监管局签订协议,阻击过度包装,紧跟修订标准开展专项督导;通过数字赋能,依托五级贯通平台监测26家交易平台,核查线索27条;抽检茶叶5216批次,合格率99.43%,为消费安全提供硬核保障。

南平市市场监管局多措并举为茶产业注入澎湃动能。在该局的积极推动下,南平市茶产业品牌建设成果显著,全市茶叶类有效注册商标近4.9万件,含地理标志证明商标31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5个,7个地标产品纳入《中欧地理标志保护与合作协定》。武夷山市有全国首家综合类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政和白茶入选首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工程,1464家茶企核准使用地标专用标志,数量居福建省首位。在2025中国品牌价值评价中,武夷岩茶品牌强度915、价值750.18亿元,多项排名领先,另有5个品牌跻身百强。“武夷山水”品牌聚合82家优质茶企,旗下“茶空间”全球达517家。

在标准引领方面,南平市主导或参与制修订茶产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80余项。武夷山市推动岩茶国家标准修订及标准样品复制,政和县着力完善政和白茶国家标准,国家茶产业计量测试中心等项目正在推进,南平市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已有116项茶叶检验资质,2024年完成委托检验1206批次。在福建省市场监管局的支持下,南平市开展了链主企业梯度培育,梳理出6家“支柱型”、4家“成长型”、19家“潜力型”茶企,支持龙头整合拓展。武夷星入选国家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基地,4家企业获福建省、南平市政府质量奖。

如今,武夷山市燕子窠生态茶园层叠如画,“国家三茶统筹综合标准化示范区”在此扎根,一侧的国家茶产业计量测试中心轮廓渐清,古老茶区的质量灯塔已然落成。从44万家经营主体生长,到750.18亿元品牌价值闪耀;从地标产品纳入国际名录到茶香飘全球,南平市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脉络中,始终奔涌着市场监管的力量。

(责任编辑:凌云)
查看往日报刊
相关网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