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技术解顽疾 专业服务显担当
—— 福建省特检院开展球罐缺陷成因分析服务企业侧记
□ 陈 永 赵永光 本报记者 江 岱
近日,福建省特检院高新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高新所”)应华北地区某重点企业邀请,前往当地开展液氨球罐缺陷成因的技术服务工作。凭借专业的技术能力和高度的责任感,高新所赢得了企业与当地市场监管部门的高度评价,并获赠锦旗。
据了解,此次远赴千里开展技术服务,福建省特检院面临的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任务。需检验的液氨球罐容积达2000m3、壁厚52mm,自2021年以来,在连续3个定期检验周期中均发现大量表面裂纹及埋藏缺陷,虽已多次进行重大维修,但缺陷仍反复出现,严重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生产和安全运行。
“高新所在材料健康监测及失效分析方面具有先进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在谈到为何邀请福建省特检院开展相关服务时,该企业负责人如是说。近年来,高新所致力于材料健康监测及失效分析能力建设,配备了磁测法应力检测仪、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等先进仪器,尤其是在残余应力检测分析方面具有深厚科研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是全国特检系统内为数不多可以现场进行X射线衍射法残余应力检测的特检机构。
据介绍,液氨球罐作为储存危险化学品的特种设备,其安全运行至关重要,且该球罐缺陷频发,对技术能力和失效分析能力也是重大挑战。高新所坚持“业务的难点、堵点,就是党建工作的重点”理念,派出多名党员骨干、检验师和高级检测人员组成党员突击队,详细审查球罐的相关资料,了解球罐的“前世今生”。经过初步检查,工作人员发现了缺陷频发的位置具有规律性,90%的缺陷集中在球罐下环缝,根据经验,怀疑可能与焊接热处理或者焊接材料是否正确使用有关。为了验证判断,团队通过磁粉检测、衍射时差法检测和相控阵超声等方法,多次对球罐进行100%检查复验。经过连续多日的艰苦努力,团队取得了突破性发现:球罐内侧表面裂纹超200余处,埋藏裂纹40余处,且完全符合缺陷位置规律性特征。
“这些裂纹隐藏在球罐的内部,犹如一颗颗定时炸弹,但若只是简单消除缺陷,仍避免不了缺陷重复出现的情况。”高新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此,团队进一步提出应力测试和物相分析的方案,采取残余应力测试、金相分析技术,对裂纹位置的应力情况、焊接材料进行深度诊断。数据显示,裂纹位置残余应力值远超材料抗拉强度值,这正是导致缺陷频发的根本原因。团队基于诊断结果,一方面针对现存裂纹缺陷,从修复工艺和质量控制等方面提出了专业建议,将240余处裂纹缺陷全部消除。另一方面,指导企业采取局部热处理和超声振动法进行消除应力热处理,有效将残余应力降低至屈服强度值以下,避免重复出现残余应力超标的情况,帮助企业彻底解决了缺陷频发问题。
“福建省特检院用先进技术能力彻底帮我们解决了‘心头大患’,保障了生产安全,展现了专业机构的责任和担当。”企业负责人对高新所的技术能力和专业服务赞不绝口,感激之情溢于言表,特意送上写着“技术精湛除隐患,服务热情暖人心”的锦旗,并表达了继续与福建省特检院合作的意愿。
此次受邀开展服务不仅是对福建省特检院专业能力的肯定,更是一次该院落实福建省市场监管局深入实施“九大工程”的生动实践。福建省特检院将以此为契机,持续深化特种设备检测领域核心技术攻关,打造更多的“高新”团队,在攀登检验检测技术高峰的征程中擘画崭新篇章。
【市场监管科技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