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引领 市场严管 主体强基 服务提质
山西擦亮旅游金字招牌
□ 本报记者 秦海峰
文旅产业作为综合性支柱与幸福产业载体,不仅驱动经济增长,更承载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深切向往。其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服务品质的坚实根基。
近年来,山西锚定“国际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目标,依托三晋大地厚重的历史文脉,以创新为引擎、以质量为生命线,推动文旅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从借势现象级游戏《黑神话:悟空》打造“跟着悟空游山西”现象级IP,到秉持“游客至上”理念精心塑造“旅游满意在山西”品牌形象,背后是一套“政策引领、市场严管、主体强基、服务提质”“四位一体”的系统工程,为产业腾飞注入强劲动能。
山西坚持高位谋划,紧扣党中央、国务院质量强国战略部署,融合该省实际与文化和旅游部政策导向,构建起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政策支撑体系。
省级层面,《山西省旅游发展促进条例》奠定法治基石,《“旅游满意在山西”建设标准体系》确立品质标尺,《“旅游满意在山西”2025年服务质量提升行动方案》绘制清晰路线图。市级行动迅速,太原、大同竞相出台文旅深度融合方案;县级实践扎实,洪洞深耕大槐树根祖文化、沁水聚焦示范区建设,政策精准滴灌。省、市、县三级政策环环相扣,形成严密闭环,为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铺设制度通途。
山西“以信用建设为基,以精准执法为剑”,全力捍卫文旅市场清朗空间。建立信用信息采集机制,定期发布监管报告,以“红榜”激励守信者,营造诚信氛围。
创新推行“双随机、一公开”与“互联网+监管”模式,实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有效提升监管效能。持续开展“春和”“夏安”“秋风”“冬净”四季专项整治行动,利剑出鞘——全省累计检查经营单位9.75万家次,办结案件984件,罚款444.98万元,停业整顿9家次,吊销许可证9家。雷霆手段有效净化市场环境,形成强大震慑。
山西坚持“放水养鱼”与“规范引导”双轮驱动,厚植优质企业成长沃土。通过“我陪群众走流程”“政务服务体验员”活动直击企业痛点;创新保证金政策为旅行社减负松绑;召开推进会强化政策资源对接,点燃创新与合规发展的双重引擎。
同时,聚焦“文旅+”与“+文旅”双向融合,非遗研学、古建沉浸游、康养度假等特色产品遍地开花,新业态持续挖掘消费潜能。景区品质升级步履不停,全省A级景区达451家,形成层次丰富、供给多元的文旅产品矩阵。
紧扣游客核心诉求,山西全力实施“旅游满意在山西”服务质量提升行动。成立省级工作专班,畅通优化投诉举报渠道,向“不合理低价游”等顽疾亮剑;创新开展“首席质量官”“标杆服务员”选聘,树立行业质量标杆,推动产业重心由规模扩张转向品质跃升。
山西还实施“以训促能、以赛提技、以评彰优”组合拳——导游全员大培训夯实基础,全省导游大赛淬炼精兵,优秀导游奖励政策激发活力;建立文旅质量“体验官”暗访机制,常态化开展游客满意度调查,以问题为导向持续提升服务专业度与游客获得感。
“文旅服务质量提升,是一场永无终点的幸福接力。”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厅长王爱琴说:“今日之山西,正以‘安全、秩序、质量、效益’为坐标,深化信用监管、提升执法效能、优化营商环境、完善服务标准,持续擦拭‘旅游满意在山西’这块金字招牌。”
当古老的三晋大地与现代文旅服务深度相拥,一个近悦远来的文旅新高地正在崛起——这里,历史的回响与时代的跫音交织,游客的笑容成为高质量发展最动人的注脚。山西文旅,正以服务的温度与品质的高度,谱写满足人民美好生活新期待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