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主管    中国质量报刊社主办
  • 分享链接
  • 舆情秘书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中国质量报>>第五版

石缝里的“硒”望——宁夏中卫硒砂瓜的荒漠突围与品牌进阶

2025-07-08 14:37:42 中国质量报

□ 本报记者 贾润梅

7月骄阳照耀下,放眼望去,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沙坡头区环香山地区的砂石地绿意盎然,圆润饱满的硒砂瓜在瓜蔓间泛着油亮的光泽。

这里,海拔1800米~2300米,气候干旱,全年降水量200毫米、蒸发量2000毫米。早在200多年前,这里的百姓为了生存,把经过风化、被山洪冲刷到山沟里淤积的砂石,拉运、铺压在干旱的山坡地上种植粮食。

后来,他们创造了一项农业“奇迹”——压砂种植技术,将风化的岩石碎片铺压在灰钙土上,形成10~15厘米厚的砂层,如同给大地穿上“铠甲”。这项技术让当地实现了从“十年九旱”到“十年九丰”的蜕变。

砂石之地孕育西瓜的甜蜜密码是什么?据中卫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由于当地砂石中含有大量硒、锌、钙等微量矿物元素和干旱、昼夜温差大等气候特点,西瓜在生长过程中日照充足,有效积温高,加之沙烁铺压的蓄水、增温等效果,使硒砂瓜除积蓄了普通西瓜的大量糖分、维生素、氨基酸等矿物外,还从砂石中吸收了大量的硒、锌、钙等微量元素。

如今,当地瓜农广泛应用嫁接育苗技术,将西瓜幼苗精准嫁接到耐旱抗病的南瓜砧木上。这一技术不仅大幅提高了幼苗存活率,更能促使根系深扎砂石层,充分吸收地下水分与矿物养分。与此同时,膜下滴灌与水肥一体化技术的推广成为提质增效的核心——根据西瓜不同生长周期的需求,通过滴灌系统将水与营养液按科学比例直接输送至根部,使肥料利用率提升30%。这些创新技术如同为硒砂瓜生长铺设了“精准供养通道”,让每颗西瓜在干旱环境中都能汲取充足养分。

优质硒砂瓜独具辨识度。果皮以浅绿为底色,均匀分布着深绿色条带,果实着地处因砂石垫压留下独特的烙印,天然雕琢的外形与香甜口感深受市场青睐。其品质不仅获得消费者认可,更揽获多项重磅荣誉——先后跻身“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荣膺全国“一村一品”十大知名品牌。值得一提的是,硒砂瓜还凭借卓越品质成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专供农产品,以“砂地珍品”的身份登上国际盛会,将西北旱塬的丰收硕果推向世界视野。

沙坡头区重视硒砂瓜品牌保护,通过注册“中字标”“至尊瓜”等标识,严格执行“一瓜一标,一年一印”的防伪溯源制度,建立品牌保护信息平台,统一印制防伪溯源专用标识。消费者通过扫描瓜上的防伪溯源二维码,便可查询到种植主体信息、种植计划、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等详细信息,实现从农田到餐桌全程可追溯,以科技手段为硒砂瓜的绿色品质与安全保障层层加码。

为进一步推动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打造中卫硒砂瓜金字招牌,今年中卫市统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硒砂瓜品质提升、品牌保护和农民增收。通过建立“产业联合社+小产区管理”运行机制,推行“八统一”措施,即统一生态布局、农业保险政策、生产技术规范、种子种苗供给、防伪溯源标识、品牌销售、衔接资金安排和信息化平台发布,完善全产业链政策支撑体系,不断提升硒砂瓜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

“大红瓤、小薄皮,个大饱满,甜度高。”中卫硒砂瓜的品质,让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瓜商王大军连连称叹。作为第9年奔赴沙坡头区收瓜的“老主顾”,他见证着这片砂土地的甜蜜馈赠。深圳百果园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何专成更道出行业认可:“全国6000多家门店年销万吨硒砂瓜,我们连续十几年扎根中卫采购。”

7月中旬,这片承载着农户希望的瓜田陆续迎来开园时刻。从田间采收的前端作业,到住宿餐饮的末端服务,整个产业链如同一架精密运转的机器,在砂土地上奏响热闹的丰收序曲。“今年全市3.13万公顷硒砂瓜,随着产销政策‘组合拳’落地,真正做到了种植有保障、销售无障碍、品牌有提升。”沙坡头区委相关负责人的话语里,充满了旱塬变粮仓的底气。

(责任编辑:凌云)
查看往日报刊
相关网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