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 汀 本报记者 乔燕强
7月2日,记者从辽宁省市场监管局获悉,自学校领域全面实施大宗食材电子化追溯管理以来,辽宁省7815家学校食堂、124家校外供餐单位、13492家食材供应商应用“食安辽宁码”贯穿学校食堂进货查验全过程。今年上半年一学期累计产生溯源信息302.3万余条,学校食堂系统使用率达69.29%,应用率达51.88%。
去年12月,辽宁省市场监管局会同省教育厅、省农业农村厅相继出台《关于开展全省校园大宗食材全过程追溯管理的通知》《辽宁省关于加强学校食品安全和膳食经费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辽宁省成为全国首个在学校领域全面实施大宗食材电子化追溯管理的省份。自此,该省着力“三个聚焦”,逐步实现各学校食堂和校外供餐单位大宗食材“来源可溯、去向可追、质量可控”,全力保障广大学生“舌尖上的安全”。
聚焦制度支撑建设,着力构建“从田地到校园餐桌”的全链条监管模式。明确教育、市场监管、农业农村等部门职责分工,督促指导学校食堂、承包经营企业、校外供餐单位和大宗食材供货商,依托“食安辽宁”食品追溯平台经营主体端完善食品安全总监、安全员、食材供应商等基础信息电子档案,确保校园大宗食材全过程追溯管理落实到责任人。将食用农产品生产者、收购者,食材供应商,食用农产品销售者,全省各学校食堂、校外供餐单位4大类主体纳入追溯管理;将蔬菜、畜禽产品、水产品等食用农产品,米、面、油、奶等预包装食品纳入追溯管理重点品种,开展全链条溯源,规范学校食堂及校园供餐单位采购管理。组织农产品种植养殖合作社、农批市场和食材供应商、校园食堂应用“食安辽宁”食品追溯平台,实现大宗食材从田间地头到校园餐桌的全场景追溯,同时通过食材“电子足迹”逆向定位问题食品源头,及时发现同批次产品销售流向并采取处置措施,避免不合格食品流入校园食堂。
聚焦产销衔接发力,全面提升校园食品质量和供应链透明度。狠抓种植养殖主体质量控制,依托“食安辽宁”食品追溯平台,辽宁省市场监管局、省农业农村厅联合开发推广“承诺达标合格证”开具查验小程序。狠抓农批市场源头管控,实施全省食用农产品批发市场食品安全管理规范提升行动,全省48家农批市场全部应用“食安辽宁—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实现动态管理全部入场销售者电子档案率、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协议签订率、食品安全公开承诺率“三个百分之百”,实行追溯系统应用情况每月调度、实地走访、问题通报等机制。狠抓“合格证+追溯”机制落实落细,全面推动各环节溯源主体建立合格证电子化信息,通过“产地建码、进货扫码、一码通行”方式,实现食材随附检验报告、畜禽肉检验检疫证明、入境货物检验检疫证明、承诺达标合格证等合格证明文件电子化流转,为实施校园食材全链条监管提供有效支撑。
聚焦以点带面思路,不断完善系统功能发挥追溯机制成效。紧盯食用农产品批发市场、校园食材供应商这两个校园食材追溯码建立的源头,指导各学校食堂、校外供餐单位将应用“食安辽宁码”纳入供应商遴选条件,制定供货企业实施电子化追溯考核标准,提高食材供货企业应用追溯系统的主动性。前期选定盘锦作为试点地区后,增选抚顺、丹东、阜新作为扩大试点地区,形成务实管用、可感可及的追溯机制试点成果,逐步推广至全省各级各类学校食堂和校外供餐单位,并探索建立食材电子化追溯家长委员会监督渠道;对应用“食安辽宁”食品追溯平台,按照规定录入追溯信息、接收确认追溯信息、查验确认追溯凭证的经营者,视为履行相应进货查验记录、销售记录等义务,不再要求其采用纸质方式履行相应义务,切实减轻学校食堂、承包经营企业、校外供餐单位和食材供应商负担。开展春季学期校园食品安全和膳食经费联合检查,已对53家中小学食堂进行检查,督促各地持续加大“食安辽宁”电子化溯源应用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