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主管    中国质量报刊社主办
  • 分享链接
  • 舆情秘书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中国质量报>>第七版

“带”出实效 “岗”落实处—— 快手“直播+”产业激活就业新动能

2025-07-03 15:05:40 中国质量报

□ 本报记者 庞 鹤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促进平台经济规范健康发展,更好发挥其在促创新、扩消费、稳就业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作为平台经济助力就业的典范,2022年,快手推出“快聘”业务,开启“互联网+直播带岗”的数字化招聘模式。几年来,快手通过创新招聘模式、培育新兴职业,降低创业门槛,依托普惠流量分发机制与“直播+”生态体系,持续为稳就业注入新动能。

对接招工企业、培养带岗主播、精准匹配求职者信息……这些是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就业服务中心党支部副书记兼农村指导科科长董科奇运营“带岗直播间”的日常。如今,他的快手账号“董科长说就业”已拥有60余万名粉丝。

据快手平台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董科奇的团队累计培训带岗主播2180人,开展直播招工18820次,发布招聘短视频4.25万余条,累计观看人数超5亿人次。这些带岗主播不仅解决了自身的就业问题,还成功帮助3万余名求职者找到工作。

在数字化浪潮席卷各行各业的当下,“直播带岗”这一新兴就业模式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传统招聘格局,可视化、强互动的招聘方式为求职者打开了“沉浸式”就业新窗口。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就业与民生研究院执行副院长周广肃表示,“直播带岗”能显著提升劳动力市场供需匹配效率,有效降低求职者与企业双方的就业成本。“此外,直播间直观展示岗位的工作环境、福利待遇,能大幅提高职业匹配的成功率。”

1盏补光灯、1部智能手机,4个人在堆满紫皮独头蒜的仓库里直播,一天就能卖出8000单……1997年出生于云南省宾川县的晏林英,是“低成本”创业的杰出代表。大学毕业后,她投身家乡特产直播电商事业。短短几年间,凭借直播电商的力量,她打响了家乡紫皮独头蒜的品牌,还带动当地村民增收致富。

“目前,我的团队有8名主播、4名客服、2名运营人员,电商部门有10多人,仓库部、采购部等员工总数约30人。我们每天出货量为100吨左右,日用工150至200人。”晏林英表示,通过公司培训,每年至少带动100多名年轻人就业,季节性用工5万至6万人。

短视频直播平台凭借强大的创业生态与普惠特质,不仅降低了创业门槛与成本,还催生了众多全新的职业形态。

“3、2、1,上链接!”“00后”大学生文淼从东北农业大学毕业后,几经辗转,最终跨界成为快手助农直播间的“直播氛围师”。据文淼介绍,她的工作不仅要活跃直播氛围,还要负责直播各阶段的设备调试、后台操作、秩序维护以及数据复盘等工作。仅用半年时间,她就助力上万件农产品走出大山。

像文淼这样的“新工种”还有很多:网络主播、直播招聘师、生活服务体验员、用户增长运营师……短视频直播平台“直播赛道”的多个职业,已被纳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2024年7月发布的新职业、新工种名录。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就业与民生研究院发布的《短视频直播平台推动高质量充分就业研究报告(2024)》显示,截至2024年底,快手平台共创造4320万个就业机会,催生174个新职业。其中,直播电商等“直播+”产业凭借独特的生态优势,深度赋能产业链上下游,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根据测算,直播电商GMV(商品交易总额)每增加1亿元,可带动就业岗位增长约1200人。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研究室主任范巍表示,以快手为代表的短视频直播生态下的就业模式,顺应了数字化转型与绿色发展的时代潮流,契合人力资源合理布局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成为平台经济促进就业的经典范例。

快手集团品牌中心工作人员姜少莉透露:“未来3年,快手将针对网络主播、互联网营销师、AI应用师等新职业,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职业技能培训,培养1000万名职业技能人才,持续为行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稳就业 树品牌 企业在行动】

(责任编辑:加贺)
查看往日报刊
相关网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