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岳 倩
6月29日是第二个“全国特种设备安全日”,市场监管总局在京举办2025年“全国特种设备安全日”主会场活动,各地市场监管部门、各级特种设备检验机构、地方特种设备行业协会结合实际组织开展特种设备安全应急演练和进企业、进社区等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是普及特设安全知识、增强公众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的重要举措,也是凝聚各方力量、推动特种设备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平台。
特种设备是重要的生产过程装备和生活服务设施,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的各个领域,既紧扣经济社会发展,又紧贴百姓日常生活。从穿梭楼宇的电梯,到擎举千钧的起重机械;从承载欢笑的大型游乐设施,到输送能源的压力管道,特种设备遍布生产生活的每个角落,是品质生活与社会发展的坚实支撑。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我国特种设备数量快速增长,截至2024年底,总量已达2294.18万台。随着老旧特种设备数量不断增加、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特种设备安全形势更加复杂,确保特种设备安全的任务更加艰巨。
守护特种设备安全就是守护生命安全。特种设备安全一旦失守,后果往往很严重:电梯困人,令人身心煎熬;起重机械事故,危及生命安全……唯有设备稳定可靠,人们方能安心工作生活。
守护特种设备安全更是赋能发展的“必选项”。特种设备量大面广,与生产密切相关,其健康运行与否直接影响生产和运营的高效推进,对于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和服务保障人民生活有重要作用。
守护好特种设备安全,需要政府、企业与社会公众的协同努力。
政府监管部门应秉持“严”字当头的原则,不断完善法规标准体系,加大监管执法力度,营造规范有序的安全环境。市场监管总局和各级市场监管部门深入践行监管为民理念,坚持不懈抓好特种设备安全工作。2023年4月,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特种设备生产单位落实生产安全主体责任监督管理规定》和《特种设备使用单位落实使用安全主体责任监督管理规定》两项部门规章,为进一步压实企业主体责任、及时防范化解风险隐患、守住特种设备安全底线,夯实了制度基础。今年4月,市场监管总局发布一系列文件、规则和行动方案,通过事前实施“沙盒监管”制度,事中强化使用管理风险防控,事后加大缺陷特种设备召回管理,有效加强了特种设备全链条监管。同时,市场监管部门创新监管手段,充分利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信息化、智能化工具,对特种设备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和风险预警,提高监管精准性和时效性;对违法违规行为,依法严惩重罚,形成强大法律威慑力。此外,多地市场监管部门加强部门协同,联动应急、消防、住建等部门,形成监管合力,构建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安全监管网络。
落实企业安全主体责任是保障特种设备安全的重中之重。近几年来,我国每年发生的特种设备事故80%以上在使用环节、15%以上在生产环节。企业需要将安全意识融入企业血脉,加强内部管理,建立健全“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工作机制;加大安全投入,积极引进先进的安全技术和管理经验,加强设备维护保养和技术改造,提升设备本质安全水平;加强员工培训,定期组织安全知识讲座、技能培训和应急演练,让每一名员工都成为安全的践行者和守护者,让安全意识真正融入企业文化和基因中。企业是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只有广大企业切实落实安全主体责任,我国经济发展的巨轮才能乘风破浪、行稳致远。
社会公众也应积极参与其中,主动学习安全知识,正确使用特种设备,将点滴关注汇聚成强大的监督力量。
安全是特种设备永恒的主题,守护安全没有终点。“全国特种设备安全日”是一个推动各方增强红线意识和底线思维的契机。只有常抓不懈,才能更好服务高质量发展,护航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