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建华
中小微企业是我国企业的主力军之一,也是经济活力与韧性的重要源泉之一。但在发展过程中,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往往成为中小微企业发展的“拦路虎”。在去年与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共同印发《关于开展质量融资增信工作更好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通知》的基础上,市场监管总局近日又专门印发《关于进一步开展质量融资增信工作更好帮扶中小微企业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采取更加有力措施,让质量融资增信工作更好惠及广大企业,更有效帮扶中小微企业走质量效益型道路,不断发展壮大。
中小微企业联系千家万户,遍布千行百业,既分布在大中城市,也广泛扎根于县域;既深耕于传统产业,也广泛分布于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既供应琳琅满目的商品,又提供丰富多样的民生服务,是推动创新、促进就业、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而且我国中小微企业有灵气、有活力,善于迎难而上、自强不息,能办大事。近年来,我国中小企业发展迸发强劲活力,企业数量成倍增长。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末,全国登记在册企业数量6122.6万户,其中中小企业数量超6000万户,较2012年末增长约3.6倍。
与此同时,中小微企业的发展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相关统计数据还显示,中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约为2.5~3.7年?,与日本、美国等国家相比显著偏低。??中小微企业“寿命短”有多方面的原因,但根据相关市场调查,在中小微企业发展过程中,融资难、融资贵是主要瓶颈之一。去年,市场监管总局联合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在全国共同开展质量融资增信工作,以质为信,推动将企业质量软实力转化为融资增信的硬实惠,发挥质量支撑和标准引领作用,让“质量+金融”政策直达实体经济。质量融资增信工作开展以来,全国各地积极响应,取得了良好效果。
为了让质量融资增信工作惠及更多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根据去年三部门的工作部署,市场监管总局专门印发《通知》,推动质量融资增信工作更好帮扶中小微企业,助力更多金融机构运用质量融资增信手段对中小微企业开展金融服务,构建起系统完善的质量融资增信政策支撑体系。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用质量融资增信激发中小微企业发展潜力,首要的就是要做好政策的顶层设计,通过政策措施护航中小微企业质量融资增信工作落实落地。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对于中小微企业的质量融资增信工作,政策无疑就是“火车头”。根据《通知》要求,各地要结合实际,加快研究和实施本地区中小微企业质量融资增信工作具体措施,积极创新出台具体配套措施,促进质量和金融协同联动,打通质量融资增信全链条,更好惠及优质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
用质量融资增信激发中小微企业发展潜力,还需要具体的金融产品来落地落细。一方面,各地要发挥前期质量融资增信工作的良好基础和好的经验做法,进一步丰富质量融资增信产品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服务,如辽宁省的“辽质贷”产品中,盛京银行就配套推出“质臻贷”“质优贷”“质惠贷”“质链贷”等子产品,服务不同企业群体,其中就包括中小企业,这种模式很值得推广借鉴。另一方面,要推动定制开发中小微企业质量融资增信专项产品,通过合理设置授信额度、利率、期限和贷款方式,丰富还款结息方式,以定制化的信贷产品精准服务中小微企业,打造质量融资增信特色品牌。
用质量融资增信激发中小微企业发展潜力,也需要引导用好质量融资增信资金,让其真正为中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服务。一方面,各地要积极引导中小微企业将质量融资增信资金用于支持质量管理改进、设备更新、质量技术改造、打造品牌等质量提升活动,进一步激发企业质量创新和发展活力。另一方面,各地还要建立健全质量融资增信风险管理制度,通过为中小微企业提供集成式、跟踪式质量帮扶,推动质量融资增信成果转化为质量提升实效。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各地市场监管部门要按照《通知》要求,进一步促进质量融资增信要素信息共享,进一步优化办理服务,进一步加强工作培训和宣传,进一步强化工作保障力度,持续创新推动,久久为功,持续激发中小微企业发展潜力。
【热点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