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项举措破解“食安密码”
辽宁推广沈阳沈北新区校园食品安全监管新范式
□ 本报记者 乔燕强
近日,辽宁省市场监管局召开高校食品安全现场推进会暨沈北大学城食品安全提升工程现场交流会,全面推广沈阳市沈北新区经验,破解“食安密码”,探索校园食品安全监管新范式。
沈北新区实施的10项举措包括,以升级改造、体系认证、上线“营养厨房”、量化分级管理、全链条溯源管理、“你点我检”常驻校园、“沈北好贺儿”强势助力、“食安智慧驾驶舱”创建、“社会监督团”进校园、“接诉即办”精准发力化解纠纷。
据介绍,这是沈阳市继皇姑区校园食品安全放心圈建设后,提供的又一个可学习、可借鉴、可复制的高校食品安全治理样本。
沈北新区常住人口70余万人,15所高校、15万名师生汇聚于此。面对庞大的食品安全保障需求,沈北新区立足区域特色和“一区三城五园”战略规划,实施“沈北大学城食品安全提升工程”。
筑牢硬件与标准根基,打造安全食堂新标杆。沈北新区推动该区15所高校共投入3500余万元完成食堂升级改造,使后厨布局更科学、消毒设备更完备、有害生物防治体系更严密,从硬件设施上消除食品安全隐患;推动15所高校全部完成ISO 22001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成为目前全国最快完成高校食堂认证全覆盖的区县,食堂管理迈向精细化、标准化新阶段;推动15所高校全部上线“营养厨房”,27名专业营养膳食师上岗指导规范烹饪流程,沈阳师范大学还引入“餐饮食品红绿灯营养标识系统”,为师生科学饮食提供直观指引;推动15所高校的57家食堂参与“量化分级”评定,其中,获评五星食堂的占比达70%,助推高校食堂管理迈上新台阶。
全链条构建责任协同网络,织密食品安全防护网。沈北新区依托“食安辽宁”系统,实现沈北大学城食品原料全链条溯源管理,并按照辽宁省市场监管局发布的“学校食堂重要场所警示性标识设置工作指南”,指导15所高校落实食品安全禁止性规定和规范操作要求,进一步压紧校方主体责任,让食品安全管理更加透明、规范;“你点我检”常驻校园,累计举办“你点我检 服务惠民生”活动79次,完成5000批次抽检,还在校园周边夜市设立食品快检室、走进校园开展“沉浸式”主题公开课,以多样化举措强化部门监管责任;着力打造“沈北好贺儿”品牌,一系列安全可靠优质地产食品走进校园,从源头保障食品安全。
主动拥抱智慧监管浪潮,创新社会共治新模式。沈北新区积极推动沈阳市首个“食安智慧驾驶舱”落地大学城。该数智化系统融合人员健康安全、食堂资质公示、食堂日管控等8个功能模块,引入AI抓拍技术,校方管理者、师生以及校园监督员可实时了解食堂运营情况,形成食品安全多方参与、共治共享的良好局面;依托“盛京食安”平台组建“社会监督团”,聘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家委会代表等723人担任校园食品安全监督员,创新建设校园食品安全社会监督智慧模块,实现督导方式智能化、检查内容标准化、内容格式菜单化、问题反馈信息化,更高效地发挥社会监督员力量;开发“食品安全调解”小程序,将矛盾化解关口前移至校园内,创新拓展“接诉即办”渠道,及时化解食安纠纷。今年第一季度,沈北新区高校食品安全投诉举报同比下降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