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主管    中国质量报刊社主办
  • 分享链接
  • 舆情秘书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中国质量报>>第二版

工厂成景点 警惕昙花现

2025-06-30 12:57:55 中国质量报

□ 胡立彪

近一段时间,到工业园区、制造基地、生产车间旅游参观,成为不少人周末休闲的新选择。到乳品生产企业见证“一棵草到一杯奶”的蜕变,在智能汽车制造流水线感受机械协作的精准高效……不少工厂车间从幕后走向前台,变身热门打卡地。社交平台上,工业旅游攻略被热传,一些热门企业的参观预约“一票难求”。

工业旅游是以保护开发工业遗产、整合工业资源、彰显工业文明魅力、提升企业综合效益为目的,以多样化工业形态为载体的新型旅游业态。作为产业融合的产物,工业旅游涉及的领域广阔,产业链长、跨界性强,不仅可以助力工业城市发展旅游经济,促进经济转型,塑造城市形象,也有利于更好传承工业文化,丰富旅游供给,更好满足不断升级的文旅消费需求。工业旅游已经成为地方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放眼全球,许多国家特别是工业发达国家在从制造业向服务业转型过程中,工业旅游都发挥了重要推动作用。我国工业旅游相较西方工业发达国家起步较晚,但发展条件好,前景广阔。我国工业体系完整,地域分布广,工业生产与遗产景观丰富多样,这为我国发展工业旅游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同时,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工业旅游业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提出,“鼓励依托工业生产场所、生产工艺和工业遗产开展工业旅游,建设一批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近些年,我国多批次公布了上百个工业旅游示范基地,几乎囊括了重工业、轻工业以及高科技各个领域。文化和旅游等部门持续加强引导,推动文旅企业以博物馆展示、遗址遗迹观光、文化创意集聚等多种形式,为游客提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工业旅游体验。

在政策推动下,我国工业旅游行业实现快速发展。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3—2028年中国工业旅游行业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显示,2025年,我国工业旅游市场规模将突破450亿元,未来数年内,该市场复合增长率将维持在18%~22%之间,到2030年,市场规模有望突破1000亿元。不过,也要看到,我国工业旅游在旅游总产值中的占比较低,只有不到5%,与全球范围平均超过10%的比例相比,还有不小差距。而且,目前我国工业旅游行业还存在一些问题和短板,如一些企业发展工业旅游的意识不到位,致使工业和旅游仍然是“两张皮”;不少先天条件较好的工业生产基地,旅游资源还处于分散、孤立状态,开发模式单一且初级;部分企业开发旅游项目盲目复制“网红模式”,内容雷同,游客重游率较低。

发掘工业旅游市场潜力,推动工业旅游行业可持续发展,还要打开思路,探索创新路径。在政策端,要出台鼓励扶持措施,降低企业参与工业旅游的门槛,提高企业开发工业旅游项目的积极性;在企业端,要在“工业+”上下功夫,开发“工业+研学”“工业+文创”“工业+科技”“工业+红色教育”“工业+会展”等创新产品,形成消费新场景、研学新课堂、经典新礼物等多元化产品体系。同时,要加强文化IP与品牌塑造,像上海江南造船厂、北京798艺术区等项目,通过工业遗产展陈、主题活动等方式,将“制造”升华为“智造”叙事。要重视“工业文化+城市IP”的深度融合,拓展区域品牌建设新路径。

人们的休闲旅游消费理念在变,工业旅游行业也要与时俱进。工业旅游相关主体要聚焦提升工业旅游供给水平,推动打造更多主题特色鲜明、品牌形象突出、体验形式多样、文化内涵丰富的工业旅游产品,通过提供更有温度、有历史底蕴、有文化、有趣味的体验,吸引更多消费者参与工业旅游、感受工业文明、弘扬工业文化,让工业旅游成为文旅市场的新增长点,为文旅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动能。

观象台

(责任编辑:陆明)
查看往日报刊
相关网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