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能办”到“好办、易办、快办”
—— 山东创新特种设备使用“一件事”改革实现服务提速监管高效
□ 本报记者 朱文达
“以前跑断腿,现在点鼠标。”山东德普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新平手持新鲜出炉的特种设备使用登记证感慨道。这张看似普通的证书,背后有一场刀刃向内的监管革命——6月13日,随着山东省新泰市发放首批特种设备登记证,山东省特种设备使用“一件事”改革成果正式落地,企业办事环节锐减90%,真正实现“数据跑路”代替“企业跑腿”。
记者了解到,2018年机构改革后,特种设备事项下放至县级办理,提升了效率,但因专业性强,企业仍需在县市两级多部门间往返办理告知、检验、登记等手续。为此,山东省市场监管局锚定特种设备安全监管领域,创新特种设备使用“一件事”改革,在聊城市、泰安市、威海市率先打造“七个一”(一次告知、一次申请、一次检验、一同建档、一并登记、一码索引、一个链条)特种设备使用新模式,将特种设备施工告知、设备报检、检验检测、材料审查建档、使用登记等多个环节合并成“一件事”,实施“一表申请、一套材料、一口受理、一网通办”,在服务效能、安全保障、机制创新等多个维度取得显著成效,打造出具有示范意义的改革样本。
“作为山东省特种设备使用‘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的首批试点,我们成功实现了从‘能办’到‘好办、易办、快办’的转型升级。”新泰市市场监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传忠表示,在确保安全可控的前提下,这项改革切实提升了企业及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改革成效最直观体现在办事效率的大幅提升上。山东省市场监管局通过流程再造,将原先涉及5个部门、15个环节、10余份材料的分散流程整合为“一件事”套餐服务,转向“一窗通”,材料精简75%,办事环节整合为1个,精简幅度90%以上,审批时限也从15个工作日压缩至3个工作日。同时,该局依托山东省特种设备一码索引及风险研判平台,实现施工告知、检验预约、登记发证全程网办,办理效率提升90%以上,真正实现“数据跑路”代替“企业跑腿”的服务变革。
为打通信息壁垒,山东省市场监管局推行检管联动“协同办”,借助“七个一”工作体系实现“告知+检验+登记+监管”全链条跨部门联动,通过搭建实时交互的信息共享平台,重塑无缝衔接的业务流程,实现数据实时共享。该局依托特种设备大数据库,构建“数据采集—动态更新—智能应用”的闭环链条,检验机构在收集材料时同步完善信息,系统自动生成登记表格,实现“检验即登记”的突破,部门协同效率提升80%;打造“检验机构+企业+监管部门”三方直联网络,建立隐患即时通报和整改指导机制。通过动态共享平台,实现风险预警、研判和处置闭环管理,推动监管模式从“被动应对”向“主动防控”转变。这一改革消除了信息孤岛,构建起覆盖特种设备全生命周期的智能监管体系,大幅提升了安全防控效能。
山东省市场监管局还推行动态监管智能化,建立长效机制筑牢安全底线。该局依托山东省特种设备一码索引及风险研判平台,为每台设备赋码,实现从告知、检验到报废的全生命周期动态管理;以“设备码”为纽带,支持登记变更、停用启用等业务全程网办,监管部门扫码即可调取检验报告等核心数据,推动监管模式向“主动感知”转变。同时,该局建立“超期预警+分级响应”创新机制,系统自动触发检验预警并推送至企业和监管部门,形成“预警—督办—整改”闭环,确保“应检尽检、超期停用”要求刚性落实,从源头防范安全风险。
“我们将系统提炼改革经验,加快构建标准化、可复制的特种设备监管新模式,推动创新实践向制度成果转化。通过深化全链条闭环管理和数据赋能应用,持续提升特种设备本质安全水平,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山东特种设备监管的实践智慧。”山东省市场监管局党组书记、局长吴承丙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