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主管    中国质量报刊社主办
  • 分享链接
  • 舆情秘书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中国质量报>>第六版

找准切入点 聚焦关键点

2025-06-04 14:50:57 中国质量报

找准切入点 聚焦关键点

“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行动”工作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经验

中小微企业是产业转型和跃升的微观基础,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行动”(以下简称“提升行动”)助推企业持续提升质量管理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带动区域产业和经济发展韧性进一步强化。

近日,市场监管总局依据2024年提升行动工作情况,聚焦小微企业获得感、发展新质生产力、质量认证服务供给和认证结果采信总结出4方面经验。

把增强小微企业获得感作为提升行动的出发点。当前,我国小微企业面临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冲击、外部环境变化、自身经营管理不善以及相关政策措施落实有待加力等困难和挑战。市场监管总局提出,要认真落实各项小微企业纾困政策,提高政策精准度,注重综合施策;要着眼于小微企业发展新形势、新特点、新要求,立足质量认证职责,充分发挥小微企业质量创新能力强等特点,推出一批政府有为、市场有感、产业有利、企业有获的工作举措,以质量认证助力小微企业强管理、解难题、增信心、添动力,不断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

把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提升行动的重点方向。质量认证可以推动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与创新能力的融合发展,有效激发企业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提升质量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市场监管总局提出,要聚焦因地制宜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找准质量认证工作的切入点,助力企业增强质量创新能力,推动“四新”小微企业质量管理数字化转型;要推动建立覆盖全链条、全过程、全生命周期的认证服务模式,带动产业链供应链迈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

把优化质量认证服务供给作为提升行动的聚焦点。当前,小微企业对促进市场公平竞争、优化营商环境、落实纾困措施等市场监管相关工作提出了更高需求。质量认证作为市场监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质量管理、提高市场效率的基础性制度。市场监管总局提出,要紧跟市场需求,不断提升认证机构和从业人员的专业化能力,探索质量认证服务小微企业新模式,为小微企业提供更加“可感、可知、可及”的质量认证服务;要鼓励认证机构、行业组织等发挥“质量认证工具箱”作用,强化新兴领域的认证制度供给,推动产业链上下游认证结果互认,促进补链延链、稳链强链,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有力支撑。

把推动认证结果采信作为提升行动的关键环节。质量认证的本质属性是“传递信任,服务发展”,可以帮助企业降低交易成本,促进市场公平竞争。市场监管总局提出,要健全认证采信机制,推动在政府采购、行政监管、行业管理、企业培育等领域广泛采信认证结果;要探索建立小微企业认证增信制度,将质量认证结果纳入小微企业信用状况综合评价体系,强化认证结果在小微企业支持政策中的采信应用,在融资贷款、政府采购等方面对获证小微企业给予倾斜,提升优质小微企业融资便利性;要推动在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认定中采信认证结果,助力小微企业向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方向发展。

据了解,国家认监委已印发《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行动方案》,围绕增强小微企业质量竞争力、提升区域产业质量竞争水平、优化认证服务供给等方面提出11项重点任务。该方案要求,要引导行业组织、小微企业服务机构、科研院所开展质量提升研究和技术服务,强化龙头企业示范引领作用,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小微企业协同发展;要推动质量认证与产业、金融、信贷等政策的协同供给,健全质量认证融资增信体系,将质量认证结果纳入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的认定条件;要强化效果评价,优化评价指标体系,及时完善任务举措,保障质量提升效果;要强化激励引导,鼓励认证机构积极履行社会责任,营造质量认证服务高质量发展良好氛围。

3832156_liulei_1748953774050.jpg

(稿件由本报记者丁莹整理 图表由本报实习记者蒋函玉制作)

(责任编辑:加贺)
查看往日报刊
相关网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