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参与研制国际标准达3379项
全域标准化工作成效突出
本报讯 (许创业)近日,由深圳市市场监管局指导,IEEE(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智慧终端标准委员会、粤港澳大湾区标准创新联盟联合主办的“智启产业新生态·共筑终端新标准——2025 AI终端&低空产业标准化创新研讨会”在广东省深圳市举行。会上,深圳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截至2024年底,深圳市参与研制国内标准700项(累计7464项)、国际标准(含国外先进标准)245项(累计3379项),“湾区标准”52项(累计98项)。全市发布引领性地方标准202项,全域标准化工作取得突出成效。
据介绍,深圳市坚持以标准引领产业发展,聚焦“20+8”产业集群,实施新产业标准体系领航、标准国际化跃升等多项工程,加速构建先进标准体系,推动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2024年,深圳市新增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29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96家,新增数量均居全国首位、总量均居全国第二位,这些企业大多都位居“20+8”产业集群队列。“20+8”产业集群的迅猛发展,形成了强大的产业集聚效应,不仅提升了产业的整体生产效率和创新能力,还吸引了大量人才、资金、技术等关键要素的汇聚,为深圳市新型工业化进程源源不断地输送动力。
标准引领的发展底色,在深圳市多个先进制造业产业崛起中清晰可见。人工智能产业方面,2022年11月实施的《深圳经济特区人工智能产业促进条例》明确要求建立和完善人工智能地方标准体系,并鼓励高校、科研机构、企业参与制定人工智能领域的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团体标准。《深圳市加快打造人工智能先锋城市行动方案》中,也明确提出“率先制定地方标准,鼓励企业、机构参与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制定”等加快标准建设的举措。目前,深圳市在人工智能技术方面制定了多项标准,涵盖了从基础研究到应用推广的各个环节,其中包括参与制定的多项国家标准。低空经济产业方面,2024年,深圳市市场监管局、深圳市交通运输局联合发布了《深圳市低空经济标准体系建设指南(V1.0)》;2025年5月,首个国际性低空经济合作平台——国际低空经济合作联盟(ILCA)在深圳市发起成立,其中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推动行业标准化建设,制定全球统一的技术、服务及管理标准。
目前,深圳市标准化工作已经取得显著成效。2024年,深圳市聚焦标准国际化、科技成果转化等关键领域强化标准支撑,为深圳市建设全球先进制造业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提供了有力保障。具体来看,工作制度更健全完善,深圳市民政局、市住房建设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气象局等职能部门印发实施部门标准化建设工作方案;标准化基础更扎实,深圳市成立低空经济、卫生健康、养老服务、虚拟电厂等市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全市形成以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支撑重点领域标准体系建设的良好态势;标准支撑产业发展成效显著,实施新产业标准体系领航、标准国际化跃升等6项工程,发布储能、超充、车网互动3个标准体系建设指南;高水平对外开放进一步提高,河套国际性产业与标准组织聚集区成立运行,“三中心”协同创新助力标准出海,集聚标准国际化发展新动能;专项资金有效引导,释放乘数效应,切实发挥专项资金撬动社会资源支持科技产业创新;创新平台功能持续优化,打造全国首个覆盖标准制修订、实施监督、评估复审全生命周期的卫生健康标准AI服务平台,首创“标准+AI”协同模式;试点示范凸显社会治理成效,“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智慧+个人破产事务管理”等国家级、省级试点彰显幸福生活质量;标准化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全市累计培育标准化工程师超2600人,多人获得ISO卓越贡献奖、IEC 1906奖等国际大奖;全市企事业单位参与制定国家标准20余项、发布地方标准30多项,有力支撑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