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主管    中国质量报刊社主办
  • 分享链接
  • 舆情秘书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中国质量报>>第一版

焊花映初心—— 记全国先进工作者、福建省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新技术开发中心副主任陈照春

2025-05-26 12:31:27 中国质量报

□ 陈 永 本报记者 江 岱

“那一刻,我真正感受到党和国家对劳动者的尊重与肯定。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让我更加坚定了要在数字时代用‘数字焊枪’完成使命的决心。”回忆起前不久参加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的情形,福建省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新技术开发中心副主任、科创团队负责人陈照春的心中仍会涌起一股暖流。

参加大会当天,陈照春身着整洁的工装,胸前佩戴着“全国先进工作者”的荣誉徽章,站在庄严神圣的人民大会堂里,内心久久不能平静。胸前是沉甸甸的荣誉,心中是愈发坚定的初心与使命。

从特安卫士到技术革新者

特种设备安全是市场监管“三品一特”安全监管中的重要内容。“守牢特种设备安全底线,必须‘零容忍’,没有‘差不多’”。这是陈照春常挂在嘴边的话。

特种设备在生产生活中随处可见。电梯、游乐设施、客运索道等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起重机械、场内机动车辆等广泛应用于各类生产活动。特种设备之所以“特”,是因为它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基础设施,且具有一定的危险性,一旦发生事故,容易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为确保特种设备安全稳定运行,需要定期对其安全状况进行检查。

据了解,福建省有电梯30多万台,运输天然气的压力管道有十几万公里,还有各种各样的锅炉、反应塔等,特种设备遍布在工厂、写字楼及居民区。陈照春扎根特种设备检验一线,为特种设备“把脉问诊”,检查设备部件是否存在老化、磨损、失效等问题,及时修复隐患,保证安全运行。检查特种设备的工作特别艰苦,陈照春时常要钻进狭小的电梯井道,摸进闷热的锅炉内部,爬上百米高塔……在无人问津的“危险地带”,守护着百姓日常生活和企业生产安全。

“福建省市场监管局深入实施‘九大工程’,把市场安全放心工程摆在首要位置。我们严格落实‘五个全覆盖’要求,守牢特种设备检验关。”陈照春说,保障安全,既要有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树牢底线意识,还需要有硬实力支撑,不断探索创新,提高检验检测技术水平。

为了提高检验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陈照春潜心钻研,推出新技术、新方法,为护航特种设备安全插上智慧的翅膀。截至目前,他累计完成56项技术革新,攻克了多项行业难题。他主持研发的“大型化特种设备电磁兼容测试系统”,填补了国内相关领域空白;主导开发的“电梯可靠性智能化测试平台”,极大提升了电梯安全评估的科学性和精准度;牵头研制的国内首台套厂内机动车辆综合检测车,将原本需要多天完成的检测任务压缩到几小时内完成,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此外,陈照春还参与筹建国内唯一国家级特种机器人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福建),并率先在全国开展智能化产品风险监测,建成首个省级服务机器人风险监测站,为全国机器人产品研发与质量提升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

2023年,陈照春被福建省总工会授予福建省五一劳动奖章。2024年,他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2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授予陈照春“全国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这一份份沉甸甸的荣誉,是他坚守初心的真实写照。

从车间焊匠到全国冠军

在人生的旅途中,年届不惑往往被视为一个安稳守成的阶段。然而,对于陈照春来说,这个年龄正是勇敢追寻新梦想的起点。

“我们发现,特种设备制造阶段的焊接环节是影响设备安全的关键因素。为了从源头提高设备安全性,我结合专业特长和特种设备制造智能化与数字化需要,将技术创新的方向锁定在机器人焊接领域。”看清了方向,就要干起来。不惑之年的陈照春一头扎进焊花飞溅的车间,跟着老师傅从头学习焊接工艺。通过将传统工艺与智能技术深度融合,他研发出一系列创新成果,让自己的机器人焊接技术越来越精湛。

“夏日高温,汗水湿透工装。工作场地烟雾呛人,焊花飞溅,有时会烫伤皮肤,眼睛也常被强光灼得泛红流泪。”陈照春笑着回忆起当焊工的那段艰苦的日子,但他从不抱怨,因为他相信,只有不断突破自我,才能更好地守护特种设备安全。

从福建省级赛第二名到全国比赛冠军,2019年至2023年间,陈照春参加各种比赛,收获满满。2023年,在首届全国职工数字化应用技术技能大赛中,他以最高龄选手的身份夺冠,成为行业内的一段佳话。人生多磨砺,大器常晚成。陈照春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这句话的含义。

陈照春不仅是一位实干型的工程师,更是一位传道授业的技能导师。在他的带领下,一支年轻的科创队伍迅速成长,多次在全省乃至全国技能竞赛中斩获佳绩。他本人也先后被评为“福建省技能大师”和“八闽工匠”年度人物称号。

从技术骨干到科创领路人

陈照春深知,一个人的力量终究有限,唯有培养更多优秀的技能型人才,才能真正实现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为此,他推动建立了“技能+科研+产业”三位一体的创新机制,打造了一个集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人才培养于一体的科创平台。他还牵头建成了工业机器人培训中心,构建“双元制”培训体系,与重点企业开展定向培养,累计输送3000余名复合型技能人才。

今年,在福建省总工会和福建省市场监管局的关心支持下,“福建省工匠学院”正式挂牌。“我们不仅要提升自身的技能水平,还要让更多的人才加入到这项事业中来。”面向未来,陈照春心中充满了憧憬:“我们将继续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牢记嘱托、感恩奋进,苦练内功、提高本领,做好技术创新和技能传承,建设好工匠学院,擦亮‘八闽工匠’的金字招牌。”

在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陈照春和他的团队如同璀璨星辰,照亮了特种设备安全领域前行的道路。“愿创新的弧光熔铸中国智造的铮铮铁骨,让数字时代的焊花绽放技能强国的锦绣华章。”陈照春的这句话,是他对未来的期许,更是他一路走来始终不变的初心。

“面对荣耀,我深知手中这柄‘数字焊枪’承载使命之重。”陈照春说,回到工作岗位,他要把自己的技术经验用在更需要的地方,争当市场监管实践先锋,为守护特种设备安全,推动福建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风采】

(责任编辑:陆明)
查看往日报刊
相关网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