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主管    中国质量报刊社主办
  • 分享链接
  • 舆情秘书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中国质量报>>第四版

陕西省市场监管局质量认证工作综述

2025-05-23 14:53:33 中国质量报

完善质量认证体系 促进全面质量管理

——陕西省市场监管局质量认证工作综述

□ 张 亮

习近平总书记作出“推进质量认证体系建设”等重要论述,为质量认证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新时代,陕西省市场监管局认真落实市场监管总局和陕西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围绕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统筹质量、标准、品牌一体化建设,完善质量认证体系,深入开展质量认证升级行动,全方位推进质量强省建设。目前,陕西省认证规模持续扩大,认证领域不断拓展,“保底线、拉高线”作用有效发挥,有力促进全面质量管理。截至今年4月,陕西省共有有效认证证书8.53万张、获证组织2.72万家,较“十三五”末分别增长77.38%和49.01%。

扎实推进质量认证区域化建设。先后培育洋县、米脂县、子洲县、洛川县、富县、吴起县、汉阴县、镇安县8个有机产品认证先行区,1个民宿服务认证先行区(长安区),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该省有机产品认证证书达到775张、获证组织526家,“十四五”以来增长33.6%。

深入实施小微企业认证提升行动。重点推进1个国家级、5个省级区域试点,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探索总结了“八步工作法”,统筹落实“七个一批”工作任务,推动小微企业质量管理能力和产品、服务质量持续提升。“十四五”以来,该省新增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企业9788家,增长63.2%。

大力推动高端品质认证。陕西省市场监管局先后推动出台加强政府绿色采购、推动有机产品认证、推广绿色建材和快递包装绿色认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实施乡村民宿、文旅景区、养老机构、物业服务、眼视光配镜、电商企业、适老场所及“湾区认证”等认证提升项目,有效助推质量提升和品牌打造。

切实加强强制性产品认证监管。持续开展强制性产品认证“双随机、一公开”监督检查和家用燃气器具、电动自行车等专项监督检查,共检查获证企业165家,涉及认证证书902张,通报处理问题89个。开展电线电缆、电动自行车、电动轻便摩托等重点强制性认证获证产品有效性抽查194批次。

持续推动质量认证社会共治共享。该局持续举办世界认可日、绿色产品认证与标识宣传周、有机产品认证宣传周、服务认证体验周等主题活动,先后举办陕西省有机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乡村民宿服务认证高质量发展大会、中国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有机产品云展览,发布首个《全省有机产业发展白皮书》,指导成立丝路民宿服务认证创新发展联盟,开展质量认证“进企业、进园区、进基层”“质量空中大课堂”活动,扩大了质量认证社会影响力。

展望未来,陕西省市场监管局将继续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紧扣质量强省建设目标,扎实开展质量认证强企强链强县行动,持续优化质量认证服务供给,大力推动高端品质认证,不断提升认证公信力和影响力,更好支撑全面质量管理,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新高地作出新贡献。

陕西发布质量认证优良实践案例

“十四五”以来,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进质量认证体系建设”的重要论述精神,全面贯彻落实《质量强国建设纲要》《关于加强质量认证体系建设促进全面质量管理的意见》,按照市场监管总局和陕西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陕西省市场监管局会同各地各部门深入开展质量认证强企强链强县行动,优化认证服务供给,发挥认证牵引作用,推动全面质量管理,服务高质量发展,涌现出了一批优良实践案例和代表。

聚焦服务小微企业 推动产业提质增效

汉中市国家级小微企业认证提升区域试点扎实推进

汉中市市场监管局深入落实质量认证强企强链强县行动,大力推进汉中玻璃产业国家级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区域试点工作,创新建立“1+3+5”推进机制,细化“领跑者、并跑者、跟跑者”梯度培育方案,发布《建筑安全玻璃生产工艺规范》团体标准,帮助企业建立关键质量控制点128个,推动行业整体质量合格率提升约15%。在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建材市场,“汉中制造”建筑安全玻璃供不应求,海外销售额突破8000万元。

标准引领认证赋能 助力民宿产业发展

长安区成为陕西民宿高质量发展先行者

西安市长安区坚持标准引领、认证赋能、监管创新、品牌打造、示范带动,在陕西省率先推动开展乡村民宿服务认证工作,成立终南山民宿联盟,举办标准、认证培训活动20余场,培训民宿管家和从业者500余人。陕西省首张民宿服务认证证书、首张“五钻”认证证书均落户长安区。该区探索推行“沙盒监管”“触发式监管”等新型监管模式,全力打造山水文旅品牌,实现品牌合作输出,推动乡村民宿集群化、品质化、特色化发展,激活了乡村文旅产业新质生产力。

“有机+富硒”双认证 打造绿色生态品牌

汉阴县“有机+富硒”创新实践成效明显

安康市汉阴县发挥“中国十大富硒之乡”独特资源优势,积极探索“有机+富硒”双认证工作模式,打造产业高质量发展新引擎。建设富硒、有机产业现代农业园区127个,出台有机、富硒产业发展奖补办法,支持企业开展有机、富硒产品认证,完善标准、质量、认证和监管预警工作体系。该县现有有机产品认证证书14张、富硒产品认证证书5张,“有机+富硒”全产业链实现产值15.6亿元,“新鑫有机米”“大唐山花菜籽油”“秦巴臻泉”富硒水等一批有机富硒品牌享誉省内外。

深耕有机产品认证 服务“一带一路”贸易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认证中心推动中哈有机认证深度合作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认证中心始终秉持服务国家战略、推动行业进步、助力经济发展的发展理念,依托“双一流”高校的学科优势和科研人才资源,深耕有机产品认证领域。该中心与哈萨克斯坦政府及高校建立深度合作机制,开展有机产品认证专业培训、技术交流与联合研究;培训“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认证认可官员42人,推动中国有机产品认证制度、标准与中亚国家互通互认,紧密服务“一带一路”贸易便利化。

强化有机认证牵引 打造生态洋县品牌

洋县全国有机认证示范区建设持续深化

汉中市洋县作为首批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持续巩固提升创建成果,以有机认证为抓手,以“朱鹮·有机”品牌为重点,着力推进“三产结合”和“三生融合”,聚力打造西北最大的有机产业集群,探索出了一条区域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协同推进的新路径,在陕西省乃至全国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截至目前,共认证有机产品15大类、113种、1.2万多公顷,有机产业年产值达55亿元。

优化认证技术服务 促进生态价值转化

镇安县入选全国有机认证服务强企强链强县典型实践案例

商洛市镇安县将有机产品认证工作纳入《镇安县有机产业发展规划》,建立龙头带动、基地承载、项目支撑、认证赋能的有机产业发展模式,成立生态价值转换中心,对有机认证首认、续认实施奖补,大力培育有机产业领军企业,创新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该县引进优质认证机构“一对一”精准技术帮扶,以认证为牵引促进生产要素向有机产业聚集,“有机板栗”“有机核桃油”等产品平均溢价率达50%。

“标准+认证”双轮驱动 助推产业提质增效

眉县推动猕猴桃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

宝鸡市眉县聚焦质量强县建设,突出标准引领、认证赋能,争取国家资金15亿元支持,建设标准化示范园和认证基地;制定猕猴桃相关地方标准12项,成功创建“国家级出口猕猴桃质量安全示范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猕猴桃)标准化生产基地;建成国家级猕猴桃质检中心,设立认证培训中心,开设“认证致富经”专栏,全县猕猴桃企业取得有机、管理体系等认证证书108张,认证基地管理合格率提升至90%以上,认证产品溢价率达30%,眉县猕猴桃品牌价值达161亿元。

一次认证全球通行 服务电力装备出海

西安高压电器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国际认证“本土化”能力跃升

西安高压电器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是国际电工委员会电工产品合格测试与认证组织(IECEE)在国内认可的第一家高压领域的CB实验室,与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GCC实验室签订谅解备忘录,成为沙特电力公司SEC认可实验室,获得迪拜水电局DEWA的直接认可。该公司以标准检测认证一体化服务拓展海外市场,主导发布4项国际标准,得到近30个国家和地区的直接认可,实现了“一次测试认证,全球通行”。

(责任编辑:八雨)
查看往日报刊
相关网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