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奚 烨 姜闻闻 邢董明
2023年以来,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市场监管局聚焦农贸市场“脏乱差”治理难题,以标准化、智慧化、长效化为抓手,实施三年攻坚行动,推动该区53家农贸市场实现硬件提档、管理升级、服务提质。截至目前,首批21家重点市场改造全面完成,推动农贸市场实现标准化、数字化、便民化转型,探索出市场监管赋能民生质量提升的新范式。
面对基础设施薄弱、管理标准缺失等深层次问题,通州区市场监管局实施“三步走”质量提升战略。第一步标准先行:制定三年行动方案,形成问题清单、责任清单、进度清单“三单标准管理”模式,出台《通州区农贸市场长效管理办法》,明确准入准出、卫生保洁等12项标准,编制管理流程图14个,填补南通市农贸市场标准化建设空白。第二步实施市场精准画像:组织考察组赴先进地区学习经验,同时运用质量诊断工具对市场开展分级评价,确定“标准化+个性化”的改造思路,精准锁定硬件老化、管理缺位等6类共性症结,建立提升改造、规划新建、环境整治、关停退出“四型改造标准”,首批21家重点市场改造工程合格率均达100%。第三步深化协同治理:建立“1+4+14”质量联管服务机制(1个指挥部统筹,4级联动横向贯通,14个镇街纵向落实),整合商务、住建等8个部门资源,提供“建设指导—过程监管—验收评价”全链条服务,破解传统改造中标准执行偏差、监管脱节等难题。
通州区市场监管局投入专项改造资金推动市场基础设施改造,实现“菜篮子”与“幸福圈”深度融合,带动客流量同比增长23%。该局重点打造以电子溯源、智能秤具为核心的智慧监管矩阵,构建从田间到秤台全链条质量守护屏障,公示2000余条数据,风险预警响应率达100%,形成溯源质量闭环;创新信用监管机制,建立“红黑榜”公示制度,签订管理责任书127份,整改顽疾问题250余项,倒逼商户落实主体责任;拓展便民服务功能,创新打造“菜场+”跨界融合模式,嵌入社区食堂、便民服务点等复合场景,市场日均服务市民超3000人次。
通州区市场监管局深化多元共治,组建由市场、监管、检验检测工作人员和消费者代表构成的共治队伍,创新开展“板凳议事”“网格听音”等接地气的民意收集活动,累计采纳合理化建议60余条,形成“民声收集—政府办理—社会评价”的良性治理闭环。在加强日常监管方面,该局织密监管网,整合多方力量开展常态化监管,推动治理从突击整治转向长效常态。同时,注重农贸市场文化培育,利用市场公示宣传栏创新打造“菜场宣教点”,定期更新政策法规、食品安全知识等内容,定期组织联合执法、“你点我检”等专项行动,持续培育经营主体的质量自觉和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