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主管    中国质量报刊社主办
  • 分享链接
  • 舆情秘书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中国质量报>>第一版

粤港澳三地共建共享“湾区标准”总数已达235项

2025-05-22 11:25:22 中国质量报

同在一个湾区 同用一个标准

粤港澳三地共建共享“湾区标准”总数已达235项

本报讯 (记者何 可 王 越)“‘湾区标准’正逐步成为大湾区建设的一张亮眼名片。”5月21日,市场监管总局标准创新司司长肖寒在推动“湾区标准”助力粤港澳大湾区“软联通”新闻发布会上透露,截至目前,“湾区标准”的总数已经达到235项,覆盖交通、医疗、食品、养老、托育、气象、餐饮、文化等领域。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201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开启了全面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序幕。标准作为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的技术支撑,是推动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手段。近年来,市场监管总局与粤港澳三地紧密协作,大力发展“湾区标准”,助力国际一流湾区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据肖寒介绍,2020年9月,市场监管总局、广东省人民政府签署《关于共同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标准化研究中心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提出打造三地通行的“湾区标准”。5年来,“湾区标准”作为粤港澳三地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共需、共享的载体,已成为越来越多湾区人的共识。“湾区标准”的研制主体持续增加,涵盖科研机构、高等院校、行业协会、企事业单位。三地实施“湾区标准”的意愿持续提升,声明使用“湾区标准”的单位数量达到6827家(次)。“湾区标准”的落地场景持续拓展,“湾区标准”被社会各界作为技术规范、服务指南、培训指引等广泛使用。

香港特别行政区工业贸易署署理副署长邱诗颖表示,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一直鼓励香港业界参与研制“湾区标准”。按每项“湾区标准”参与起草情况统计,在已公布的235项“湾区标准”中,约有500家香港起草单位。下一步将继续深化与粤澳两地合作,共同推动“湾区标准”进一步发展。

澳门特别行政区经济及科技发展局副局长陈祖荣表示,澳门特别行政区一直鼓励企业采用“湾区标准”,致力于以“湾区标准”助力区域协调发展,协助打造湾区高标准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典范。未来将与粤港两地持续推动规则衔接机制对接,积极推动大湾区市场一体化水平,实现“同一个湾区、同一个标准”的目标。

“湾区标准”有力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深度融合发展。以交通领域两项“湾区标准”为例,为公安、海关等部门智能监管数据的联动与共享提供了系统支撑,助力卡口验放时长缩短至60秒以内,让“港车北上”“澳车北上”成为湾区通行新风尚。据广东省市场监管局局长陈新烈介绍,“湾区标准”有效推动了三地在基础设施、民生、人文等领域互联互通。与此同时,由于粤港澳三地文化同源、人缘相亲、民俗相近,“湾区标准”的研制,使得大湾区独具特色的文化符号通过“标准”被记录、传播,湾区人文精神内涵也在融合发展中不断丰富。

市场监管总局港澳台办公室副主任朱忠良表示,市场监管总局将积极鼓励粤港澳三地企业、机构优先采用“湾区标准”,支持“湾区标准”在推动湾区高质量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同时,持续推动“湾区标准”提质、扩容、增效。围绕国家和粤港澳大湾区总体战略部署及重点发展方向,进一步扩大“湾区标准”覆盖面,在现有领域的基础上,进一步向人工智能、低空经济、新能源、生物医药、智慧城市、银发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拓展及应用。继续推动金融、医疗、教育、交通、气象、职业资格、文化等标准互通共融,促进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资源要素便利、高效跨境流动。

(责任编辑:八雨)
查看往日报刊
相关网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