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 迪 邓南莉
在武陵山脉腹地、“张家界地貌”的土地上,一片片青翠的茶园正书写着乡村振兴的新篇章。作为土家族传承数百年的特色茶饮,“张家界莓茶”以其独特的品质内涵打开发展新天地。这种学名为显齿蛇葡萄的植物,因富含43.78%的天然活性黄酮成分,被誉为“黄酮之王”,其核心产区湖南省张家界市永定区享有“中国莓茶之乡”美誉。自2021年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以来,这片土地正通过系统化的地理标志保护工程,培育乡村振兴的特色支柱产业。
2023年,“张家界莓茶”获批湖南省地理标志保护示范区项目。在示范区建设框架下,张家界永定区构建起多方协同的保护机制。地方政府专班推进、多部门联合实施知识产权综合保护,形成覆盖全产业链的监管体系。市场监管部门联合司法机关开展专项执法20余次,建立网络违法宣传监测机制,有效维护地理标志产品的市场秩序。目前该区已建成3000多公顷绿色标准示范园,带动标准化种植面积突破6000公顷,通过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地理标志追溯平台实现全过程监管,连续3年抽检合格率达100%。
科技创新为传统产业注入新动能。当地通过专利导航系统梳理1757项相关技术专利,引导企业新增18项发明专利,现有25件发明专利中有6项被认定为高价值专利。在标准化体系建设方面,不仅制定7项团体标准和2项省级地方标准,更将深加工技术升级与品牌建设相结合。别开生面的“小小宣传员”短视频大赛等特色活动,借助新媒体扩大品牌影响,有效提升了品牌价值。
跨区域协作机制的建立打开了发展新格局。张家界市永定区与武陵源区、慈利县等区县构建知识产权保护联盟。2024年,与法检机关建立纠纷快速调解机制,形成“执法联动、信息共享”的保护合力。张家界莓茶协会严格管理商标授权使用,推动88%生产企业规范使用专用标志,构建起政府引导、协会搭台、企业唱戏的良性发展生态。
经过系统化培育,地理标志的“金名片”效应持续释放。目前,张家界市永定区莓茶产业年综合产值突破20亿元,带动9.06万农户人均增收超8000元,该区罗塔坪乡成功入选国家农业产业强镇项目。品牌建设成效显著,“张家界莓茶”先后斩获湖南省知名商标,入选国家地理标志运用促进重点名录、全国商标品牌优秀案例,并被列入“一带一路”地理标志推广清单。
据了解,下一步,张家界市永定区将持续深化地标运用,推动莓茶产业向高端化、国际化迈进,为经济建设和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