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计量院参加“信用长三角”活动。
长三角地区是中国最具活力、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南京市计量院位于长三角地区这片经济高地,坐拥区域发展优势。在充分发挥自身技术优势的基础上,该院努力攻克计量事业发展的瓶颈与难题,为推动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国防建设、民生保障作出重要贡献,成为助力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
跨区域共发展
比肩同行谱写新篇章
秉持开放合作的原则,南京市计量院积极与长三角地区其他城市开展深度合作,持续扩容“朋友圈”。该院利用现有的重大课题、公共平台、先进设备、特色能力、服务品牌等资源,为长三角地区单位、企业提供多样化的检测服务,打造出合作新典范。
与安徽马鞍山市计量所开展调研交流,签署全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参加启动筹建长三角计量技术委员会签约仪式,启动筹建长三角生物技术药物计量技术委员会……南京市计量院聚力打造区域检验检测“开放、合作、共享”共同体,不仅深化了与长三角地区伙伴们的合作关系,而且有力推动了区域计量事业的整体进步与发展。
在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市场监管局发布的两项“沪苏浙皖”计量技术规范中,南京市计量院作为江苏省唯一一家计量技术机构,主导制订了《JJF(沪苏浙皖)4013—2024动平衡机校准规范》。该校准规范的制定,填补了长三角地区动平衡机校准规范的空白,更精准有效地保障了计量技术规范的区域协同。
2024年,该院参与协办的首届长三角生物医药质控与计量溯源技术交流大会在上海市成功召开,为长三角地区在生物医药质量控制与计量溯源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搭建平台,推动生物计量技术的创新发展与应用,将进一步夯实区域生物计量技术基础,推进长三角地区生物医药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聚人才练内功
打好核心技术攻坚战
产业的蓬勃发展和技术的推陈出新,进一步释放了计量测试的需求。南京市计量院通过聚人才之智、强技术之基,不断加强对关键技术的研究开发,极大提升了计量科技基础服务能力和创新技术支撑能力。
近年来,南京市计量院建立了社会公用计量标准451项,技术能力保持江苏省领先。该院现有职工370余人,获得硕士学位以上人员占比20%,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近20%。一个个数字,折射出南京市计量院在培养技术人才和促进产业发展方面的瞩目成就。
在为苏锡常都市圈和南京都市圈城市重点企业服务的过程中,南京市计量院积极推动精密制造、药物研发等领域企业技术革新和产业转型升级。该院主持起草的10项计量技术规范成功纳入市场监管总局2024年制修订计划,主导参与8项行业规程规范、2项标准制定,为产业升级提供“精准基石”。通过南京都市圈检验检测联盟开创合作新模式,8城联动释放聚合效应构建创新生态圈。该院与江苏扬州检测中心等8家机构联合攻关,推动4项省局项目立项、6项市局专项落地,实现“1+8>9”的协同创新,同时发布8项合作课题,为产业集群注入强劲技术支撑。未来,该院将进一步满足长三角地区对相关仪器设备的校准、检测需求,有效解决量值溯源问题,在计量法治监管、社会民生保障、产业经济发展等方面起到了技术引领作用。
多领域齐发力
加快攻克“卡脖子”难题
聚焦产业需求,南京市计量院将创新打造科技平台作为工作重心,力求解决不同领域内的核心问题,已成功打造国家级、省级,市级科技平台、重点实验室9个,形成集科研、检测等多种能力于一体的平台组合,在生物医药、北斗、“双碳”等领域取得显著成绩。
国家生物技术药物产业计量测试中心聚焦生物医药产业计量测试难点,着力构建覆盖生物医学装备、生物医学诊断试剂、生物医学研究等领域的计量测试体系,为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提供坚实技术保障。
飞秒激光器的脉宽是界定其“飞秒”属性的最关键参数,江苏省激光应用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在筹建初期,就将脉宽测量作为中心建设的关键技术之一。通过该中心核心技术团队的不断探索,成功建设了超短脉冲脉宽检测能力和超短脉冲自相关仪的计量校准能力,是江苏省首家具备该技术能力的计量机构。该项技术顺利解决了企业“卡脖子”的技术难题,切实为企业提供了计量保障,获得了企业的高度认可。
南京市计量院在不同领域发挥着基础支撑作用,服务百余家企事业单位、高校、科研院所等,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长三角地区产业的自主创新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长三角地区科教力量雄厚、各类人才荟萃、技术密集、产业规模巨大、市场空间广阔,下一步,南京市计量院将在产业融合集群化、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方面持续发力,努力实现更高层次、更广范围、更宽领域的发展,助力全面提升长三角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推动力、支撑力。
(本版稿件由常赟秋撰写,图片由南京市计量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