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主管    中国质量报刊社主办
  • 分享链接
  • 舆情秘书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中国质量报>>第二版

以全链条思维规范广告业

2025-05-13 11:22:13 中国质量报

□ 胡立彪

上海喜士多便利连锁有限公司公众号发布低级庸俗推文,上海秋羽餐饮服务有限公司用海刀鱼冒充长江刀鱼,上海复亮健康管理中心(有限合伙)号称“3至7天提升裸眼视力”……近日,上海市市场监管局公布了9起广告领域违法典型案例,引发社会关注。

上海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些案例将发挥警示、震慑、教育作用,引导广大广告业经营主体依法合规经营。市场监管部门将持续开展重点民生领域、互联网媒介广告市场秩序专项整治工作,依法严厉查处各类违法广告行为,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营造放心、安心、舒心的消费环境。

近年来,我国广告业快速发展,在激发消费需求、强化品牌塑造、活跃市场经济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相关部门加强广告行业监管,广告市场秩序明显好转。但“包治百病”的“神医”“神药”,“稳赚不赔”的金融理财,“保过”“包工作”的教育培训等违法广告宣传仍然存在,广告市场秩序与人民群众的期待还有一定差距。上述广告乱象的存在,不仅严重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也加剧了市场营销宣传方面的“内卷式竞争”,不利于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市场监管总局的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市场监管部门共查处违法广告案件4.69万件,罚没金额共计3.49亿元。这一治理成果,彰显了监管利剑的威力,也折射出整治各种虚假广告的迫切性。

广告行业存在诸多乱象,原因复杂多样。广告行业进入门槛较低,一些经营主体法律意识淡薄。目前广告行业竞争愈发激烈,部分企业缺乏长远战略规划,为了追求短期利益,采用不诚信的手段进行营销宣传,而忽视了社会责任。广告行业缺乏有效的内部监督和自我纠错机制,特别是在互联网广告领域,部分平台审核把关不严,甚至为了流量和利益纵容虚假广告发布,进一步加剧了广告行业的混乱。伴随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广告形式和发布渠道日益复杂多变,增加了监管难度,而监管技术和手段又未能及时跟上,导致违法广告有机可乘。

违法成本较低是广告乱象的底层逻辑。根据“理性人”假设,市场中每个经营主体都希望在交易中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收益。在逐利前提下,若不能提高发生事故的预期损失,便没有经营主体愿意放弃经济利益而谨慎履行自身义务。也就是说,若广告违法成本较低,只占违法获利的一小部分,则会形成“反向激励”,广告违法行为将变得肆无忌惮。目前国内市场虚假广告问题频出,一些企业成为市场监管部门处罚名单上的常客,一个重要原因是法律法规对此类违法行为惩处力度不足,企业违法成本低。

因此,整治广告乱象需要考虑多方面因素,应建立全链条思维,多向施策。要完善广告业法律法规,明确相关主体责任和罚则。加强广告市场监管执法,严查违法行为,追溯源头策划组织,压实发布平台的审核责任,监管不留死角盲区。要适应新情况新要求,利用数字技术提升监管效能,“以技术治技术”,运用大数据监测、AI识别等手段,精准打击违法广告。还要健全长效机制,建立广告信用档案,对违法商家进行信用惩戒,完善消费者一键举报机制,让消费者能够便捷地维护合法权益。

针对广告违法成本较低问题,应探索在广告领域推行惩罚性罚款(赔偿)制度。目前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食品安全法等法律中明确了适用“退一赔三”“退一赔十”的规则。从法律实践看,这对于规范经营者行为,维护市场秩序发挥了积极作用。广告领域也应引入惩罚性罚款(赔偿)制度,以大幅提高广告违法成本。只有对违法者严惩重罚,让他们付出沉重代价,形成警示示范作用,才能让广告经营主体谨言慎行,敬畏法律,在市场经营活动中不敢逾规越矩。

观象台

(责任编辑:凌云)
查看往日报刊
相关网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