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主管    中国质量报刊社主办
  • 分享链接
  • 舆情秘书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中国质量报>>第二版

镌刻中国制造品质高度—— 时风集团以质铸魂创新领跑产业发展

2025-05-12 13:25:32 中国质量报

□ 杜银时 本报记者 孙中杰

32年匠心如磐,32年创新不止。1993年,从鲁西北平原崛起的时风集团,始终坚持“品质为根、创新为魂”信念,落实“聚焦主业、适度多元,打造高端绿色智慧制造平台”发展战略,坚持“高精度、高质量、高性价比”新质量交付理念,在机械制造与化纤等产业发展中勇立潮头。今年,时风集团不仅以首季产值两位数增长、国际贸易累计增长97%的亮眼成绩喜迎成立32周年,更以累累硕果镌刻出中国制造业的品质高度。

品质立企创新驱动

在追求卓越的道路上,时风集团的质量管控体系早已成为行业标杆,并凭借全产业链质量管理取得的突出成效斩获山东省省长质量奖。这一山东省最高质量荣誉的背后,是其独创的“三维质控体系”——从源头各工序生产到终端产品检测,德国、美国等进口检测设备全程介入;从生产车间“零缺陷”管理到售后“24 小时响应”机制,构建起覆盖研发、制造、服务的全生命周期质量闭环。时风集团旗下锦纶工业布通过ISO 14067碳足迹认证,三轮汽车、商用汽车关键部件一次性交验合格率达99.8%,小拖产品获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推广鉴定证书”,成为西藏、辽宁等地市场的“补贴优选品牌”。

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时风集团将创新基因深植发展血脉。在山东省省级技术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加持下,该集团累计获得专利授权386项,其中锦纶帘子布浸胶工艺突破国际技术壁垒,实现单线产能提升40%、能耗降低27%的优异成绩。2024年,其自主研发的“智能农机云平台”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拖拉机作业数据实时回传,助力辽宁西丰用户春耕效率提升65%。更值得关注的是,时风化纤产业自主研制的返卷机、缠膜机等设备,使生产成本降低18%,相关技术获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奖。

产业跃迁智创未来

在时风锦纶工业布产业园,德国STC高速卷绕机与日本津田驹织布机联动作业,构成20万吨级化纤“黑灯工厂”雏形。通过引入MES系统与数字孪生技术,车间订单交付周期缩短35%,单位能耗下降19%。这一智能化改造成果,使其成为山东省“智能工厂”示范项目,并吸引旭阳集团、兖矿煤化等行业巨头共建“化纤产业生态圈”。在2025年泰国GRTE展会上,搭载碳足迹认证的时风产品斩获700万美元订单,绿色智造实力征服全球客户。

站在成立32周年新起点,时风集团董事长刘成强勾勒出该集团未来发展的“双轮驱动”蓝图。他表示,在主业上,时风集团仍要不断精耕,商用汽车、三轮汽车将推出油电混动新品,剑指城乡物流升级需求;中大拖搭载北斗导航系统,抢占智慧农业高地。在产品结构上,要持续优化,实现多元突破,年内将投产的锦纶66切片生产线,瞄准高端轮胎市场。

“智慧大脑”助力绿色转型

源(电源)网(电网)荷(负荷)储(储能)云(平台)调度中心堪称时风集团能源管理的“智慧大脑”。据刘成强介绍,该集团构建的源网荷储云一体化系统,以光伏发电、储能电站、生物质发电为基础,整合电源侧、国家电网与局部微电网、负荷侧、储能电站等要素,借助互联网与云计算平台,实现发电用电数据的统一采集、管理与智能调节。该系统具备自动储存、自动调峰、自动切换电源侧三大核心功能,推动企业能源管理从“源随荷动”向“源荷互动”转变,有力保障能源运行安全,大幅提升系统整体效率。其中,120MW光伏日发电量超过80万kW·h,生物质热电联产总容量为24MW,是时风集团热电机组向绿色能源转型的重要项目。目前该项目已陆续投入建设。

储能电站项目作为时风集团能源管理的重要一环,布局科学合理。第一阶段40MW/80MWh发电装置位于该集团绿色能源产业园;第二阶段20MW/40MWh分布于农用汽车产业园、农业装备产业园和巨兴轮胎公司;第三阶段40MW/80MWh选址绿色能源产业园西北区域。五大产业园凭借光伏发电优势,实现电量自给自足。储能电站充分发挥“削峰填谷”作用,在光伏发电高峰时段和电网低谷电时充电,在高峰时段放电,有效提升能源利用效率。

三十而“励”,质领未来。从田间地头的小拖到全球轮胎的“强韧芯”,从鲁西北的农机厂到布局东南亚的跨国集团,时风集团诠释了“质胜天下、创领未来”的企业哲学。

(责任编辑:凌云)
查看往日报刊
相关网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