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主管    中国质量报刊社主办
  • 分享链接
  • 舆情秘书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中国质量报>>第六版

相关人士针对智能驾驶技术发展提出呼吁 “加速跑”还需系紧用户“安全带”

2025-04-24 15:56:46 中国质量报

□ 本报记者 何 可 实习记者 刘松瑶

“这场监管‘急刹车’是对近期频发汽车智能驾驶事故的直接回应,更是对整个汽车行业的集体拷问。”近日,市场研究机构君迪(J.D.Power)中国区汽车产品事业部总经理杨涛呼吁车企在智能驾驶赛道上“狂奔”的同时,也要为用户系好“安全带”。

据杨涛介绍,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组织召开的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准入及软件在线升级管理工作推进会强调,车企应充分开展组合驾驶辅助测试验证,明确系统功能边界和安全响应措施,不得进行夸大和虚假宣传,严格履行告知义务,切实担负起生产一致性和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切实提升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安全水平。

“这是明确的监管‘加码’信号。”杨涛表示,当前,政策层已释放出一种态度——技术可以进步,但安全必须优先。车企在进行技术营销宣传时,不能给超出实际能力的“全自动”幻想包装。

君迪2024中国汽车智能化体验研究显示,缺乏信心和不知道如何使用是阻碍消费者使用ADAS(高级驾驶辅助系统)相关功能的主要因素,而ADAS在功能设计中的易用性和功能实现的稳定性问题极大削弱了消费者的使用信心。“如今,诸多功能(例如拥堵辅助驾驶和自动泊车)渗透率有所提升,但用户对整体ADAS相关功能的较低再购意愿表明,消费者的诸多疑虑亟待消除。”杨涛介绍道。

杨涛认为,更大的问题在于大多数消费者在实际应用ADAS功能时,并不完全清楚其使用方法。君迪2024中国汽车智能化体验研究指出,用户对该类先进配置最普遍的困惑在于“不易理解/难以使用”和“不稳定/不准确”。当前,用户学习ADAS相关功能的路径已经发生根本变化。他们不再仅依赖4S店交车演示,而是通过社交媒体、短视频、车辆App、自媒体KOL等多元渠道获取知识。然而,这些内容缺乏统一标准,极易造成误导,甚至诱发不当操作。

杨涛表示,汽车智能化功能教育不足的问题,是“有没有形成一套行业级别的、统一的教育语言”的问题。监管的重锤与用户的迟疑,正在共同促使智能化功能完成一次价值体系的重构。他认为,技术创新不应止步于算法和算力领域,更要迈向提升用户体验和信任的“深水区”。

“技术要向前走,但不能没有方向。只有让用户真正理解并掌握智能化相关功能,先进技术才能有效助力行业走上正路、走得稳健。”杨涛说。

(责任编辑:八雨)
查看往日报刊
相关网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