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主管    中国质量报刊社主办
  • 分享链接
  • 舆情秘书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中国质量报>>第八版

筑质量防线 护千亿工程——石油化工工程质量监督总站服务天津南港乙烯项目群监管纪实

2025-04-17 14:40:37 中国质量报

□ 刘慕远

目前,在位于渤海湾的天津南港工业区,一座现代化化工新城正在崛起。天津南港120万吨/年乙烯及下游高端新材料产业集群项目是中国石化重点建设项目,也是其乙烯规模最大的产业基地之一,预计带动千亿级下游产业链发展。在这项超级工程建设过程中,石油化工工程质量监督总站组建了一支由11名监督工程师组成的团队——天津南港乙烯项目群监督组(以下简称“监督组”),他们将现代管理理念与新技术结合,用当代工匠精神为工程质量筑起坚实防线。

严字当头 筑牢质量根基

3月的一天8时30分,监督组设备监督工程师高燕穿戴好工装,开始了一天的工作。“今天要完成塔器垫铁隐蔽工程验收,下午还要去预制场检查焊材库。”高燕一边翻看检查清单一边说。这样的工作节奏,已经成为她和同事们的工作常态。

监督组创新采用“日常巡查+专项检查+联合督查”三位一体监管模式,近两年累计发现各类问题3654个,完成300余个停监点验收,开展40余次综合检查和百余次专项检查。这些数字背后,是监督组对工程质量近乎苛刻的要求。

“我们不仅查实体质量,更要查管理体系。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人员管理。”据监督组组长王瑞新介绍,监督组联合业主单位建立了严格的监理工程师准入机制,22人通过专业笔试,35人接受现场面试考核。“只有把好人员关,才能确保工程质量。”

科技赋能 创新监管模式

在南港乙烯项目现场,一架无人机正在高空盘旋。这是监督组在进行例行巡检。“通过无人机航拍,我们可以获取项目全景影像,建立三维模型。”监督组成员付麒介绍说,整个项目共完成100余次全景建模,累计飞行时间超过3000分钟。

在智能监管方面,监督组打造了“天空+地面”立体监管体系。中国石化建设工程可视化管理平台累计发现600余个问题,移动执法综合管理平台实现问题整改闭环管理。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工程质量见证取样平台的应用,实现了混凝土试块取样、见证、送样等全环节信息追踪,有效杜绝数据造假。

“推行芯片植入初期,施工单位确实有抵触情绪。”土建监督工程师王恩源回忆道。为此,监督组主动提供免费芯片,并组织多场培训宣讲。如今,项目实现了标养试块100%芯片覆盖,15817组试块检测合格率达到93.1%。同时,在南港乙烯项目首次采用的工程检试验也发挥了重要作用,阀门不合格率由0.8%降至0.32%,实现开车“零泄漏”提供了技术支持。

薪火相传 锻造监管铁军

在人才培养方面,监督组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培养体系。2023年入职的范嘉琦就是这一体系的受益者。“刚来时什么都不懂,多亏了两位导师的指导。”范嘉琦说的是“双导师制”,是石油化工工程质量监督总站为每位新人配备的专业导师和思想导师。

专业导师郭贵军带着范嘉琦跑遍施工现场,手把手传授专业知识;思想导师邹强则定期与他谈心,帮助解决工作中的困惑。通过参与智能监督、压力管道监检等跨专业工作,范嘉琦在短时间内快速成长,如今已能独当一面。

监督组还建立了定期轮岗、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等制度,持续开展“练内功、促提升”大练兵活动。近两年来,团队累计组织技术培训50余场,形成了浓厚的“比学赶帮超”氛围。

这支平均年龄35岁的年轻团队,时刻在用专业素养与创新精神,为这座千亿级化工新城的建设保驾护航。业内人士表示,在他们身上看到了新时代工程建设者的工匠精神,也看到了中国石化打造世界一流企业的决心与实力。

工程质量监督护航高质量发展


(责任编辑:凌云)
查看往日报刊
相关网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