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岳 倩
随着大地回暖,多地春花次第开放,桃花明艳、李花香浓、杏花茂盛,“赏花游”成为时下大众旅游出行的热门选择。赏花不仅仅是一场视觉盛宴,更是激活文旅市场、焕发经济新活力的新选择。
在线旅游平台数据显示,2025年春季旅游市场提前进入旺季,赏花相关的搜索量相比2024年同期增长2.2倍,相关主题旅游产品预订热度显著提升。“赏花游”掀起旅游热潮,已形成千亿级市场规模,推动春日经济不断升温。
打造多元消费场景,要赋予“赏花经济”更深刻的内涵和更持久的生命力。曾几何时,传统“赏花游”曾因“花期短、业态单一”饱受诟病,如今“赏花+”模式正打破季节限制。各地以花为媒,深挖文旅资源,逐步构建起吃、购、娱全方位发展的产业链,将传统“赏花游”升级为集文化、体育、休闲于一体的综合体验,吸引游客前来观光消费。携程大数据显示,融入新场景、新消费、新业态的“赏花游”目的地更受消费者喜爱。比如,“赏花+美食”,让游客在嗅花香之余,还能大快朵颐,满足味蕾;“赏花+音乐”,在花海中奏响旋律,浪漫加倍;“赏花+体育”,带来运动与自然融合的别样体验。
文化赋能,打造赏花经济核心驱动力。深度挖掘文化IP,能让赏花从“看风景”变为“品故事”,大大提升消费黏性与品牌溢价。以洛阳牡丹文化节为例,自1983年首届举办以来,其IP价值持续攀升。数据显示,2024年4月1日至15日,洛阳市共计接待游客1016.49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78.44亿元。
科技与文化的融合,进一步拓宽体验边界,更为吸客。比如,前不久,上海顾村公园开启了首场夜樱光影秀。通过全息投影、AR互动等技术,将樱花观赏升级为沉浸式剧场,夜间客流、衍生消费收入均大幅提高。湖南省植物园“春之歌美拍活动”引入AI摄影技术,自动生成“花海大片”。科技赋能显著提升了赏花体验的层次感与记忆点,不仅延展了赏花的时空维度,更创造出差异化体验,重塑了传统“赏花经济”的内涵。
提振消费是扩大内需、畅通国内大循环的关键抓手。全国多地依托花卉资源禀赋,将传统赏花活动升级为融合文化体验、休闲消费的复合型经济活动,不仅直接带动文旅消费升温,更形成了文化赋能、旅游增效的良性循环,为培育新型消费增长极提供了创新范式。各地应深入挖掘花卉资源的文化内涵和生态价值,推动花卉产业与文旅、农业、科技等多领域深度融合发展。同时,也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配套提升,给游客带来更好的体验。只有这样,才能让“赏花经济”成为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赏花经济”的背后,不仅是一场文旅消费的升级,更是一场产业生态的重构。随着多元新场景的不断涌现、产业链条的不断拓展,“赏花经济”将持续释放潜力,绘就“花开中国”的繁荣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