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徐建华
一个周六的下午,在北京市海淀区花园路甲13号院10号楼,一名来自顺丰快递的“哨兵团”成员王玉龙在投递工作中,敏锐地发现该小区电梯处于停用状态,影响了居民的出行。他迅速将这一情况通过“花园路小哥电梯安全监督员”微信群,报告给海淀区市场监管局花园路市场监管所执法人员。
接到信息后,花园路市场监管所执法人员紧急行动,不到半小时就到达现场,与小区物业一起疏散人员,并对电梯情况展开故障排查。
原来,虽然该电梯使用年限较长,但在正常检验期限内,此次由于石子进入卡槽造成电梯门故障。物业单位、维保单位对此进行了紧急停修,当场更换了故障点位零件,第一时间恢复了电梯运行,居民纷纷竖起了大拇指。
无独有偶。在海淀区田村路街道某居民小区,一名来自物美多点平台的“哨兵”在送餐过程中发现小区内的一部电梯按钮出现故障,无数字显示。他立即通过“哨兵团”工作群将这一情况报送至属地市场监管所。
市场监管所迅速响应,当即与小区物业取得联系并奔赴现场。现场排查后发现,该故障为电梯系统后台设置问题所致,工作人员现场督促特种设备使用单位立即暂停使用故障电梯,安排抢修整改。
类似的故事还有很多。这些电梯安全隐患的排除,得益于“哨兵”及时发现问题并报送线索,让电梯得到及时维修,确保了市民出行安全。“哨兵”能够发挥重要作用,则得益于海淀区探索创新推出的一项特种设备安全社会共治新机制——电梯安全监督“哨兵团”机制。
为切实保障市民乘梯安全,2024年6月,海淀区市场监管局建立了北京市首个电梯安全监督“哨兵团”。当时,根据市场监管总局《关于加强网约配送员群体党建工作的指导意见》,该局以党员为重点对象,将花园路街道量子银座党群服务中心作为首站,成立电梯安全监督“哨兵团”,聘请一批责任心强的网约配送员担任“哨兵”,通过随手拍、随手报等方式,让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基层治理,共同守护市民“上上下下”的安全。
“您好,这里有一部电梯坏了。”
“这里有一部电梯运行中有异常声音。”
“某某小区电梯发生故障,有人被困,我已经打过提示牌上的应急电话,现在被困人员已得救,电梯已停用维修。”
……
电梯安全监督“哨兵团”成立以来,海淀区市场监管局已成功接收并及时处理了82条有效线索,不仅为市民提供了更加安全可靠的乘梯环境,更促进了市场监管部门与广大市民之间的联系与互动,通过“哨兵团”这一创新工作机制,不断提升基层治理效能,推动特种设备安全共治氛围的形成与发展。
目前,电梯安全监督“哨兵团”已覆盖海淀全区29个街镇,人员规模从最初的7名成员扩大到1100余人,这支队伍有力推动了海淀区电梯运行安全性的提升,为区域内电梯安全保障工作作出积极贡献。
作为“哨兵团”诞生的首站,花园路市场监管所还不定期举办培训活动,为“哨兵”们“充电”。今年2月,该所联合花园路街道总工会,为来自美团、饿了么的19位网约配送员,开展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哨兵团”宣贯培训会。培训会上,花园路市场监管所副所长罗莎向“哨兵”们详细介绍“哨兵团”机制、零距离宣贯国家相关政策,鼓励配送员积极参与基层治理。配送员踊跃发言,纷纷表示成为电梯安全“哨兵”,加入电梯安全、食品安全社会共治队伍很有意义,非常愿意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海淀区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加强电梯安全监督“哨兵团”的推广建设,并探索创新工作模式,激发公众参与基层公共安全治理的积极性,真正实现“监管精准有力,社会广泛关注”的良好社会共治氛围,为构建平安和谐的生活环境作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