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说明书 承载大民生
全国人大代表戴茵连续三年呼吁加快药品说明书适老化改革
□ 本报记者 张文礼
“我关注药品说明书的适老化改革,纯属偶然。”初见戴茵,她干练的作风,让人很难把她跟退休人员联系起来。
戴茵此前就职的中南传媒集团旗下有一份《快乐老人报》,也正是这个工作经历,让她对老年人的“痛点”体会更为深刻,很多老年人对于解决药品说明书“看不清、看不懂”问题的呼声,逐渐成为她关注的重点。
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后,有更多人找到她,跟她反映各种涉老问题。“这是我作为全国人大代表的职责所在。”戴茵关注药品说明书适老化改革之路,也由此开始。为此,她和《快乐老年报》的同事还成立了一个“适老化工作小组”,义务推进这件很多人都觉得“没有必要”“不可思议”却是数亿老年人随时都会遇见的“小事”。
戴茵的履职路,和药品说明书适老化改革几乎同步——2023年,全国两会上,她正式提出推动药品说明书适老化改革的建议,国家药监局将其列为重点建议办理。同年6月,国家药监局就药品说明书适老化试点方案征求意见;同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正式实施,其中第三十七条规定:国务院有关部门应当完善药品标签、说明书的管理规范,要求药品生产经营者提供语音、大字、盲文等无障碍格式版本的标签、说明书;同年10月,《药品说明书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革试点工作方案》正式出台,官方层面的药品说明书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革试点工作由此开启。
“你给老人买一个放大镜就可以,为什么非要改药品说明书呢?”“那你冬天冷了烧炉子就好,为什么非要用空调呢?”这是曾经戴茵和别人之间的一次对话。“我们不能让‘这是不是个问题’本身成为一个问题。”戴茵说,直到现在,依然会有人问她,为什么要坚持做这样一件小事。但很多人眼中的这件小事,对老年人来说就是“天大的事”——2035年左右,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突破4亿人,预计在总人口中的占比超过30%。
戴茵“连珠炮”式的语速背后,是她对推动适老化改革、保护老年群体合法权益,大力发展“银发经济”长年累月的深入思考。但她时而放缓的语速甚至动情的述说,却总能让人感受到“人民代表为人民”的那份融融暖意。
“妈妈让我向您道声谢,感谢您提出的建议。”2023年全国两会期间,广西代表团的一位女代表偶遇戴茵时对她说了这样一句话。“被需要,是我坚持做下去的动力之一。”戴茵说。
附带大字版的简版说明、扫描二维码后可以查看电子说明书或播放语音说明、药店开始主动给老人介绍服药方法……这些当下药品说明书方面的新变化,让戴茵感到欣喜。
截至2025年2月,全国有1543个药品参与药品说明书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革试点工作,涉及21个省(市)、343个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但相比于当前上市销售的10多万种药品总量而言,这一数字仍然太小。”在戴茵看来,这项工作推进速度还需要快些、再快些。
“试点没有形成固化机制,很多企业出于政策要求和成本考虑等原因,会有各方面的顾虑。”今年全国两会上,戴茵再度呼吁加快试点成果转化,全面推进药品说明书适老化改革,及时修订《药品说明书和标签管理规定》,建立全国统一的药品说明书电子信息平台,加强宣传与监督,确保改革落地见效。
“如果我们不迈出第一步,那这件事就永远没人去做,我会一直坚持做下去。”戴茵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