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质量通则》国家标准公开征求意见
重塑品质竞争格局 提升行业消费透明度
□ 本报记者 何 可
近日,全国白酒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发布关于征求《白酒质量通则》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引发业内普遍关注。
记者了解到,征求意见稿从我国白酒标准体系的顶层设计出发,首次提出建立面向消费者的白酒品质表达标准化语言,让消费者能更加直观地了解和识别中国白酒的特性,丰富和完善标准技术内容,创新产品标准的表达形式,推动白酒产业标准化、规范化发展。
多位业内人士指出,以往白酒品质描述多从生产端出发,使用复杂术语,导致消费者认知模糊。此次征求意见稿实现了白酒行业品质表达的逻辑转变,从消费端出发,以消费者“能读懂的语言”重构白酒品质认知,帮助消费者做出理性选择,倒逼企业回归品质竞争,减少营销噱头,推动行业与消费者的理性化、透明化互动。
以技术指标为例,征求意见稿对白酒的生态环境、原料、制曲、发酵、蒸馏、贮存、勾调等全过程提出了明确要求。其中创新性地提出“自生产日期一年内”和“一年后”的差异化指标要求,以体现白酒“动态生命力”特征,契合消费者对白酒产品的认知。此外,征求意见稿还严格规定了酿酒生态环境,提出工厂应建在水源充足、水质优良的地区,并满足生态酿酒的要求,包括保护与建设适宜酿酒微生物生长、繁殖的生态环境。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表示,征求意见稿更注重数字化表达,也更加迎合消费端的核心需求与诉求。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阐述标准,也更有利于推进中国白酒国际化的大布局。从未来发展趋势来看,中国白酒的标准体系将更加人性化、数据化、科学化、合理化。
中国酒业协会近期发布的《2024中国白酒产业发展年度报告》提出,2025年将是白酒产业转型重塑的关键一年,既要以产能调控重塑新结构,不再以体量规模论英雄,也不再以增长速度看优劣,又要以国际市场拓展新增量。
此次征求意见稿中,同样为中国白酒行业发力国际蓝海市场埋下了伏笔。比如:将按酒精度(高低度)对白酒分类,改为按生产时间动态调整理化指标,这有助于避免因酒精度差异导致的国际市场准入障碍,更符合国际通行的“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理念。而引入“风味轮”体系,用粮香、曲香、花香、果香等描述,打破人们对传统香型的认知门槛,帮助国际买家、调酒师等更精准地匹配市场需求,促进白酒融入国际消费场景。
据中国酒业协会理事长宋书玉介绍,中国白酒在国际烈酒中拥有最厚实的历史文化底蕴,酿造工艺最为复杂,香气和味道也最为丰富。在品质、文化以及酿造技艺的传承方面,中国白酒独树一帜。白酒“出海”不仅是产品的输出,更是中国文化的传播。中国白酒需要一个整体形象,形成从标准、概念到国际品质和文化的统一表达。
为加快推进中国白酒标准与国际标准接轨,白酒企业也纷纷加快“出海”步伐,多家酒企在2025年将“国际化”上升到企业战略高度。茅台集团总经理王莉近期在谈及海外市场时说,该企业目前的出口是把产品卖到了海外,下一步要让文化服务也“出海”,加速拓展国际市场。五粮液将开拓“国际市场”列为2025年重点目标。汾酒明确将“打造全球有影响力的酒类品牌”作为汾酒复兴的阶段性目标。
中国酒文化品牌研究院智库专家蔡学飞表示,白酒尤其是烈酒类别的推广面临诸多限制条件,借鉴日本清酒和爱尔兰威士忌的推广经验,白酒要“出海”,标准制定必须先行。
据蔡学飞介绍,标准的建立可以增加国际社会对白酒的了解和互信,促进跨区域的认证与评估工作,这对中国白酒的国际化进程具有积极意义。
朱丹蓬表示,征求意见稿从我国白酒标准体系的顶层设计出发,提出了白酒品质表达的新形式,有助于推动我国白酒建立统一形象,加快白酒“出海”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