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林文都 戚潇琦 记者曹吉根)“到2027年,要创建十大标志性成果,完成14个重点科创领域任务、50项重点科研项目、32项重大能力建设,搭建20个重大平台载体……”浙江省质量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浙江省质科院”)近日召开创新发展大会,正式发布科技创新三年行动计划。
计划明确,浙江省质科院将聚焦“浙江所需、质科所能、产业所盼、未来所向”,开展“5+14+N”创新布局,推动计量、标准、检验检测、认证认可、质量安全5大板块创新要素融合协同,面向碳达峰碳中和、生命健康、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等14个重点科创领域,实施“N”个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科创项目。
计划采取“定性+定量”结合方式,提出创新体系不断完善、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创新赋能更加有力、创新队伍持续攀升、创新生态日益优化5方面定性目标。同时,明确科研创新、技术能力、平台载体、人才队伍4个维度18项重点定量指标。
根据计划,该院将实施科技创新领航行动、创新发展强基行动、高质量发展赋能行动、人才队伍跃升行动、开放合作聚力行动5大专项行动,完成优化科技创新布局、强化重点领域项目攻关、建设高能级科创载体、提升业务资质能力、服务现代产业提能升级、完善科技人才培育机制、推进区域联动协同等18个方面的重点任务。
该院同时与浙大控股集团、中国计量大学、金卡智能集团分别签署多项合作协议,探索“质量+科创”联动模式,推动产学研创的深度融合,整合科创资源、质量要素和工程化能力,共同开展前沿技术研发、质量要素跟进、标准计量协同、专业人才培育等工作。
据了解,浙江省质科院2024年成立伊始,就锚定“全国领先、国际一流”发展目标、明确了“科创立院”发展战略。该院党委书记、院长陆立权表示,三年行动计划要以硬核成果为全省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
创新发展大会现场,浙江省质科院为首批5个重点科技创新团队授牌,研究领域涵盖数字精密测量、碳计量、共同富裕标准化等方向。